l 青铜器是青色的吗?
l 宝剑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l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日期怎么算?
l “应县木塔”屹立千年不倒,背后有什么秘密?
l 除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第五大发明吗?
当我们和孩子谈论起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时,是不是也会说“四大发明”,但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对⼈类的影响却含含糊糊难以讲清?
其实 “四大发明”仅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冰山一角, 让⼩朋友搞明白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才能“知过去,晓未来”。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套《奇思妙想一万年》,它是全世界首套献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科普绘本,不可不读。
这套书 共四册,分为《科学与发现》、《技术与发明》、《工程与创造》和《科学的礼物》主要讲了三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技术和工程。
科学主要介绍天文、地理、医学等学科。
技术主要讲解冶炼、造纸、印刷等科技。
工程主要描述中国各种伟大的建筑和工艺。
科学主要介绍天文、地理、医学等学科。
技术主要讲解冶炼、造纸、印刷等科技。
工程主要描述中国各种伟大的建筑和工艺。
包含精讲40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并对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了系统的解读。
如果你带孩子去一趟历史博物馆,好奇心强的孩子如果看到一件青铜器,我们可能想告诉孩子,这件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用来做什么的。
但孩子也许会问你青铜器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叫青铜器,不叫其他的名字呢?
当我翻开这套书,映入我眼帘的第一幅图,就是一张“青铜采矿”图。
别看就这么一张图,其实信息量很大,里面有很多小细节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比如说,古人如何发现某个地方有铜矿?
比如说,古人如何开采铜矿?
青铜又是如何铸造的呢?
这是一个青铜器铸造流程图。
这套书里还会对每个主题进行延展。
比如对青铜器来说,我们平时见到的铜都是黄色,为什么青铜器是青色呢?
第四册答案之书—— 《科学的礼物》是和前面三册相对应的,从中小学课本出发,回答孩子们的疑问,上升到学科与基础科学的高度,给孩子解答前面三册书中每一个创造背后延伸开来的科学原理。
随书赠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总图》,涵盖88项成果,全书适合6—12岁的小读者阅读。
如果你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你会看到中国很多古代艺术、发明、建筑等,那么这套书一定要看,会解答很多孩子的疑问!
淘妈非常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读这套书(尤其是喜欢历史的爸爸们),会收获一段非常不错的亲子共读之旅的。
书本是精装开本16开,787mm*1092mm,单本41页。
另外附赠4开大的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总图。
《奇思妙想一万年》(全4册)
适合年龄:6-12岁
原价180元 团购价:89元
▼
这套书为什么值得推荐?
试读推荐
NO 1
知识量丰富
融汇11门学科知识的通识绘本
知识量丰富是这套书非常鲜明的特点。以下是《奇思妙想一万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绘本》涉及到的学科和对应的知识点。
这套书告诉孩子们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这些发明创造带给孩子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体验,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以把他们看作为一次体验旅行。
比如,“阴阳合历”一章。今天是阳历几号,春节是阴历哪天,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吗?农历又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阴历的这些日子怎么算的,阴历是不是就是老人们说的农历?
淘妈我一直没弄明白,看了这本书,终于搞明白了,阳历是根剧太阳的变化制定的历法,而阴历则是根剧月亮的变化制定的历法,农历呢?则是为了方便农作物的种植将阴历和阳历两者结合的阴阳合历。
那农历中常见的闰月又是怎么回事呢?快来书中找找答案吧。
讲到这里还没完呢,小朋友的好奇心有时候会更大更多呢,那就继续看看《科学的礼物》这本书中对应的这个章节的内容吧,《科学的礼物》是一些知识的延伸和更多知识点的深入讲解。
上学时时候有个同学说他的妹妹是二月29号的,我们就笑了,2月29号的?这不是搞笑吗?二月不是28天吗?哪来的29号?我们取笑他,他反驳说,我妹妹就是29号的,不信给你看看她出生那年的日历,一看果然有29号。也明白了为什么二月会只有28天。
再比如“青铜铸造”这一章。这里不仅介绍了青铜这种人类最早掌握的金属合金,是如何开采冶炼并且运用到制造业的。
同时,还讲到了青铜器颜色的古今对比,孩子看过后会明白,原来青铜器在刚被制作出来的时候不是青色而是黄色的。
因为经过了上千年的氧化,才变成了今天看到的青色。人类最早掌握的金属合金如何冶炼?青铜器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而在《科学的礼物》中,又对“青铜铸造”的知识进行了延伸,详细讲解了更为奇妙的“失蜡法”。并且将这一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后,在当今世界上所起到的重大意义进行的剖析和举例。
这样的详细丰富的知识,让孩子从全面了解一项科技发明创造,渐渐转变成深度了解一项科技发明创造,同时还获取了藏在这些科技发明创造背后的原理和智慧。
我们常说要多吃五谷杂粮,对身体好,那你知道五谷是指哪五谷哪?快来看看看书中怎么说的吧?
现在我门很多人会去参观一些美丽 的溶洞,那你知道溶洞怎么形成的吗?尤其带着孩子去观看这些大自然的创作的时候,这些到底怎么形成的,能不能跟孩子一起探讨交流一下呢?有了这套书,估计就轻而易举了。
这套书不是枯燥的讲解知识都是图画和文字相结合,一目了然,看一遍就能记住了呢。
另外,这套书丰富的知识不仅仅罗列在明面上,在许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场景画面中也藏着许多可以解读的知识。
比如,“蚕与丝绸”这一章节的大构图中,如果我们走马观花的看这张图,似乎只能看到一些人和一条带有花纹的漂亮丝绸。
但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左边有几条蚕在吐丝,吐出的丝交织成一条丝绸,这条丝绸的最开端的几个人,从衣着和背后的建筑看是一位古代中国人与身穿其他服饰的外国人谈谈论丝绸。
丝绸的中部根据建筑和人物衣着会判断出这里代表的古代的西域,丝绸的最右边则是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
如此,这张图中就透露出丝绸的产生和经过西域传向世界的故事和知识。
NO 2
答案之书《科学的礼物》
解决孩子的“为什么?”
初步认识了每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后,如果不进行知识的讲解,会让孩子陷入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的疑惑。
所以,丰富的知识讲解,会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伟大的科技发明创造,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
因此,团队专门配备了《科学的礼物》卷,给孩子解释每一个奇思妙想背后的原理,也是一本神奇的答案之书。
《科学的礼物》既是单独成册的一本书,同时又是前面三本的导读和知识的延伸。主旨在用有趣的方式对前面三册的每一个章节进行趣味的解读和引导。
这本书与前三册在形式上截然不同,是将前三册的导读进行了更细致化和趣味化的处理,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导读的作用,更是一册知识的丰富读本。
在这一册中“通识”的综合学科概念更加清晰,其中涉及到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医学、建筑学、法医学等等众多学科知识和故事更加接地气。
比如,关于“粟和稻作”这一章在《科学与发现》这本书中主要针对粟作和稻作,这两项伟大的科学技术进行讲解。
而《科学的礼物》部分,则是进行知识的延展。从“吃”的角度讲解以“粟和稻作”为标志的农业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
同时,又从生物学知识的角度,简单明了的讲解了为什么“野草”可以变成粮食。
尽管知识量很大,但整套书有自己独特且清晰的体系:从一个点引入→展开细节→引导思考→发现答案。
这样的潜移默化的阅读方式,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奇思妙想一万年》(全4册)
适合年龄:6-12岁
原价180元 团购价:89元
▼
NO 3
知识点对标中小学课本教材
“无用之用”轻松变成“加分宝典”
有意义的主题,超权威的专家团队,虽然已经为这套书夯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作为科普绘本,它还需要“接地气”。
所以,这套书在创作之前,就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内容进行了再次优选,同时将各个主题与相关知识做了更为细致地讲述和延展,更加符合当下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比如,五年级的科学课中有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简单讲解,八年级的生物课中也有关于“基因和生物变异”的课程。
当看到“粟与稻作”这一章时,孩子会为“野草”为什么能变成粮食的问题好奇,引起求证和思考。
而在阅读中,孩子们最终会将自己的答案和思考得到印证:原来这与生物学中的遗产和变异有关。
通俗易懂的同时内容也相当的“硬核”,全书24个章节,涵盖了40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每个章节中都有与中小学课本教材对应的知识点延伸。
这套书的目录页:
第一册各章节对应的教材知识点:
第二册各章节对应的教材知识点:
第三册各章节对应的教材知识点:
这套书中的介绍都不是点到即止的浅显说明,而是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进行细致而深层次的讲解,让孩子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月食、流星、彗星等这些天文学中常见的天象可以这样解释。
小学语文课《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提到了许多的词汇,比如石笋、石芽儿、溶洞等等。
在语文课上,孩子们或许不会对这些词汇背后的知识点,有深层次的了解。
但看到“流水的杰作-岩溶地貌”这一章后,他们不仅对这些地质学的名词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还会对它们形成的原因了如指掌。
这样的讲述方式,在丰富孩子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容易加上孩子的学习兴趣,透彻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
NO 4
以时间为顺序
给孩子编织出中华文明发展的主线
《奇思妙想一万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绘本》共4册,分别为:
《科学与发现》、《技术与发明》、《工程与创造》24个大章节,涵盖了40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科学的礼物》为知识点延申。
这40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是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上,根据重要性、广谱性和可表现性进行了再次的优选。
如果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和高度上去看,这套书还为孩子回答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中国创造了中国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比如,文明的最开端是从最基本的需求“吃”开始的,吃不饱饭,天天饿着肚子,自然什么都难做成。
于是,先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从而形成了农业。人们开始安定下来,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规律性。为了掌握和指导农业生产,先人们根据天象变化和自然变换的规律,发明了历法,二十四节气等。
能够吃饱了,但是就需要关注健康和医疗了。
人们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自然就离不开生产工具。一开始,人们利用木头、石头制作的工具进行劳作。但这些工具效率比较低下。
于是,人们学会了使用青铜,用青铜制作工具,大大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接着,人们学会了炼铁技术,制作铁器,使劳作工具更加的坚硬耐用。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
人们发现有的地方用水而无水,有的地方不用而多水,于是开渠导水,发展水利,进行农业灌溉。
出现了一大批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中国水利工程。
同时,由于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都是政治中心,而南方是粮食主产区。为了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又开凿了大运河。
经过这样的思考后,你就会发现,每一项科技发明创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有联系紧密联系的。
它们的不断出现,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前进;同时,中华文明的不断前进,又促进了科技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
把这些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的因果关系理解清楚,孩子就能很清晰的编织出一条中华文明发展的主线。
NO 5
内容扎实 结构清晰 超高颜值
只为给孩子舒适的阅读体验
为了使原本高度凝练的研究成果,变得适合孩子阅读又不失精准,制作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在文字内容和绘图细节上反复打磨;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专业书籍。从目录分类,到每一个知识点的确定,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许多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在文献中往往只是文字记载。
要将其内容知识延展,并加以通俗化,不仅要理清楚逻辑关系,而且还需要查阅海量资料。
以“粟和稻作”一章为例。为了准确而丰富的表达这些内容,米莱童书团队的创作人员翻阅了大量文献、书籍。
比如,粟和稻出现的时间:
粟和稻的由来:
五谷是怎么回事:
以粟作为代表的北方耕作和以稻为代表的南方耕作:
粟和稻从“野草”变粮食的科学原理解释:
每一个细小的知识都需要查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书籍求证核实。
▲参考资料
全套书大大小小的图画500多幅。从最初的画风,到最终的画风,几度更换才确定。
每一张的图画,从确定构图,到手绘画稿构成,到线稿,再到上色,做成版式,最后审校。只要有一些差错,就会废弃重新画。
▲线稿
▲从线稿到成品
除了基础内容和画稿的打磨,为了确保整套书的美观和可读性,板式设计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
第一部分主要以大场景图的形式进行概念的建立。
比如,印刷术的第一页,用一个大的场景构图,体现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该科技发明创造的历史、原理、结构、工艺流程、产生的意义、代表性事物等。
同样,在印刷技术的第二页则是以小图配文的形式,讲述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清晰明了。
此外,还随书附赠超值的4开(宽570MM*高420MM)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总图,既可以当挂图看,也可以铺开当做地板书看。
这套书采用了绿色环保印刷,150克特种纸,精装锁线制作。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阅读体验。
喜欢的爸妈赶紧下手了,不到五折的价格,淘妈真心推荐!
《奇思妙想一万年》(全4册)
适合年龄:6-12岁
原价180元 团购价:89元
▼
团品:《奇思妙想一万年》(全4册)
《科学与发现》《技术与发明》
《工程与创造》《科学的礼物》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码:约 40页/本
适合年龄:6-12岁
发货时间:周一至周五正常发货,除预售产品(周末不发货)
关于退换:一经拆封阅读后,非质量问题恕不接受退款退货
版权声明:本书由出版社授权开售,保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