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6》杨烁“严厉育儿”看呆陈小春,网友愤怒_这是仇人还是儿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47
导读

批评斥责,本意是为了修正孩子,但很多时候,不正确的修正方式,反倒会误了孩子一生。 学会给孩子台阶下,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缓冲。 我妈虽然拿出积蓄补上了窟窿,但是之…

孩子需要的,不是法官或审判长,而是值得信赖的父母。

文丨 萌妈

来源丨 萌孩控(menghaikong)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上线,杨烁因教育方式被顶上热搜。

整个节目中,他一直保持着让人窒息的严厉。

下车时,他嫌儿子下车的方向不对,强制孩子重新走一遍。

走了一会,又觉得孩子走路姿势不对,于是呵斥:“不会走是吧??跑回去重新走!”

途中,杨烁觉得景色很美,想喊儿子一起拍照。

但是,他却是这样说的:

“拍还是不拍?我不想跟你拍!你到底拍不拍?”

“拍还是不拍?我不想跟你拍!你到底拍不拍?”

孩子面露哭相快速点头:“拍。”

上山后,因为高原反应,杨雨辰开始大口喘气,体力明显不支。

杨烁却说:“能不能快点?!不能我再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孩子马上加快脚步,喘得更厉害了。

包括后面叠衣服。

在示范了一次叠裤子后,杨雨辰明显还是不会。

既不敢问,也害怕叠错被骂,胆战心惊后,他还是叠错了。

杨烁怒睁双眼:“我是这么教你的吗??”

紧绷的气氛,让网友感到极不舒服。

网友的愤怒并不是空穴来风,杨雨辰并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相反,他是个内向善良的小男孩,跟妹妹在一起的时候,更加是一个温柔暖心的哥哥。

而杨烁这些毫无来由的斥责,明面上是打着“锻炼孩子”的旗号,可实际上,每一次的呵斥,都能让孩子的胆量小半分,压力多三分。

批评斥责,本意是为了修正孩子,但很多时候,不正确的修正方式,反倒会误了孩子一生。

不要当众责骂孩子

对于教育,明代思想家吕坤提出“七不责”,其中有一点叫“对众不责,要有尊严”。

像杨烁那样当着工作人员的面斥责孩子,是十分不可取的。

别看孩子小,心智尚未成熟,但是他们的感知却是十分健全的。

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骂,无论是谁,自尊心都会无处安放。

这时,孩子不但听不进大人说的什么,反而会在紧张无措的情况下表现地更失态。

加上家长多少都会顾及自己的颜面,怒气值更容易飙升,情绪也更容易受影响。

上个月带孩子去植物园,亲眼目睹了一场“恶战”。

四五岁的小男孩耍赖,非要骑园区的四轮自行车,妈妈怎么安抚都没用。

爸爸走过去:

“要排队的,我们再等等,等会就轮到我们了好吗?”

“我就不!我就要!”

“要排队的,我们再等等,等会就轮到我们了好吗?”

“我就不!我就要!”

说完一巴掌打掉了爸爸手里的水果。

爸爸愣了,象征性打了孩子两下。

不料,孩子哇一声大哭,坐在地上开始撒泼,裤子蹭满了灰,鞋子也蹬掉了一只。

旁边的人开始议论,爸爸脸上挂不住了:

“不揍你一顿,你都不知道‘家教’二字怎么写!”

“不揍你一顿,你都不知道‘家教’二字怎么写!”

说完拎起孩子就开揍,一下一下,那是真地打。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大人仍气着,孩子也哭着。

好好的一次出行,就这样毁了。

如果爸爸把孩子抱到人少的地方沟通,或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很多时候,教育不是为了秀给外人看。

“你们看,我可是有原则有规矩的家长!”

“你们看,我可是有原则有规矩的家长!”

这种“做”出来的教育,说到底,都是在和自己的脸面较劲。

为人父母,差的不是训斥的权力,而是驾驭训斥的能力。

前年5月,凯特王妃的妹妹结婚,小王子乔治作为花童出席。

当新娘走过拱门时,乔治突然捣蛋,上去踩住了新娘的婚纱。

现场陷入短暂的慌乱。

这一幕,被当时的摄像机全部记录了下来,包括王妃如何批评乔治。

她没有当众呵斥孩子,而是把乔治拉到人少的地方,严肃指出了他的错误。

孩子跟成人一样,也是有面子的。

学会给孩子台阶下,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缓冲。

不要在孩子愧疚时批评

“七不责”里还有另一点:愧悔不责,因其自省。

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是无心之失,有时候给他们一个眼神,他们其实完全能懂。

所以,在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时,就没必要再过多批评,故意加深他们的愧疚感。

因为愧疚感,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包袱。

知乎网友说:

“25岁时,我做生意失败了,亏了家里十几万。

我爸打我骂我,看我的眼神感觉要吃了我。

我妈虽然拿出积蓄补上了窟窿,但是之后每每都会拿出来说,我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包袱,任何决定都不敢再做了。”

“25岁时,我做生意失败了,亏了家里十几万。

我爸打我骂我,看我的眼神感觉要吃了我。

我妈虽然拿出积蓄补上了窟窿,但是之后每每都会拿出来说,我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包袱,任何决定都不敢再做了。”

犯错时父母的不包容,正一点点将孩子推入绝境。

包括杨烁也是如此。

选房子时,因为5是杨雨辰的幸运数字,于是孩子选了5号房。

哪曾想,5号是最远的房子。

在山脚下,工作人员提醒杨烁:

“等下如果杨雨辰不舒服的话,你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等下如果杨雨辰不舒服的话,你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他一口回绝了:“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中途还不忘批评孩子:“这就是你选的5号,真棒啊真棒。”

无助的杨雨辰,望着爸爸,眼泪在打转。

尹建莉说: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要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某种能力为目的。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要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某种能力为目的。

在孩子的愧疚感上撒盐,无疑是在向孩子传达“你做错了,我很不满意,你不值得我原谅”的负面信息。

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旋涡。

批评不是目的,教会孩子成长才是

在节目中,我们只看到杨烁在单方面下达命令,却从来不告诉孩子这里为什么错了,那样改的理由是什么。

包括后来他帮儿子洗脚,前一秒语气温和:

“走路久了很累,要泡泡脚,睡得香知道吗?”

“走路久了很累,要泡泡脚,睡得香知道吗?”

后一秒又突然严肃地说:

“到现在为止,你连句谢谢都没说过。”

“到现在为止,你连句谢谢都没说过。”

本来很放松的孩子,突然就一脸懵。

杨烁感动于自己严厉的家教,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沟通上的断层。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

“爸爸帮你洗了脚,你应该要说谢谢,你懂得感恩,才是爸爸为你付出的动力呀。”

“爸爸帮你洗了脚,你应该要说谢谢,你懂得感恩,才是爸爸为你付出的动力呀。”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与父母获得成长的共识,否则,批评与教育之间就是脱节的。

前几天在商场看见一对母女。

小小的女儿洗手时,还没洗完一只手,两只袖子都已经湿了大半。

妈妈开始生气了:

“你说你,怎么连洗个手都不会?

在学校天天打湿袖子,回家照样打湿,你是觉得天不够冷,袖子不够凉对吧?”

“你说你,怎么连洗个手都不会?

在学校天天打湿袖子,回家照样打湿,你是觉得天不够冷,袖子不够凉对吧?”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洗手时要卷起袖子,或踮一下脚呢?

毕竟不打湿袖子才是目的啊。

孩子需要的不是焦躁的批评,而是当他做错的时候,你能站在他那边,耐心地给出可行性建议。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初中的女儿突然问他:

“爸爸,要是我我现在怀孕了,你会怎么处理呢?”

“爸爸,要是我我现在怀孕了,你会怎么处理呢?”

他回答说:

“我做了一辈子的亲子教育,你现在怀孕了,我当然会颜面扫地,工作也要丢。

但是这些对我将不再重要,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走这段艰难的路。”

“我做了一辈子的亲子教育,你现在怀孕了,我当然会颜面扫地,工作也要丢。

但是这些对我将不再重要,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走这段艰难的路。”

当孩子犯错时,永远不要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陪他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的,不是法官或审判长,而是值得信赖的父母。

在“你不能这么干”和“犯错可耻”这两个红灯之间,父母应该另外拓开一条绿色通道,给孩子创建一个宽容的环境,让他们踏实地改正错误。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我会一直辅佐你不要犯错”,而是“即便你犯了错,我也会陪着你改正。”

-作者-

萌孩控(menghaikong),每日传授育儿经验、教养智慧、营养美食!做一名合格的辣妈酷爸、从关注萌孩控开始!

亲子 / 养育老母亲的养娃精神分裂全纪录,哈哈哈哈哈哈

亲子优选 9.9元秒杀

《给孩子们的中华好诗词》

河北卫视倾力打造

精选新课标115首+131首流行古诗词

原价:398元 秒杀价:9.9元/册

12月27日(晚8:00)开始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