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训儿子引热议_有种爱叫口是心非,有种痛叫我看不到你爱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24
导读

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并不能让孩子变得独立、有担当,反而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他一直在打压孩子,批评孩子,让孩子体现不到自我价值,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价值感,当一个人感觉不到自我价值,生活…

“你会走路吗?脚尖朝向,跑过去,重新走过来!”

“把衣服穿好,我书包背好!”

“能不能快点?不能,就跑回村口重新走一遍!”

“快点,如果你要先让我跨进门槛,你就再走一遍。”

“我教过你怎么折衣服,裤子要折几折?你会不会啊?”

“我教你选1号,你选5号,这是你自己选的,你自己负责,你下次要选几号?”

如果一个人在你耳边不停地唠叨、打击你,你会怎样?前不久,杨烁和儿子杨雨辰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一起出发吧》,以上就是杨烁与杨雨辰的部分对话,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直呼杨烁太凶了,对杨雨辰太严格了,杨烁的教育引发了热议,还一度上了微博热搜。

有多少人像杨雨辰一样,小时候也曾被像“杨烁”般的父亲对待过呢?又有多少人和杨烁一样,采取着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很容易从别人身上发现问题,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杨烁教育儿子的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只有我们作为旁观者、局外人,才能看得清楚,看得透彻,想得深入。

父母给了孩子多少口是心非的爱

看杨雨辰被杨烁训斥,嘟着嘴巴,委屈地要哭的样子,十分心疼,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杨烁对儿子的训斥和严苛上,却没有感受到他对杨雨辰的爱,在上楼梯和下楼梯的过程中,杨烁都很细心地呵护儿子。

上楼梯的时候,杨烁故意走在儿子的身后,虽然他嘴上说,如果让他先跨进门槛,就要重新走一遍,可他的手却悄悄地贴近了孩子的后背。下楼梯的时候,他走在前面,让儿子一手扶着扶手,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衣服,他迈一步,让儿子迈一步。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我们却做了这样的事情。

孩子考试没考好,爸爸因为心里着急,恨孩子怒其不争,骂道:“你这个笨蛋,我看你也就这德性了,学不好了。“话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在盘算着要不要花钱送你去培训班补课。

吃饭的时候,孩子因为调皮,把汤碗弄洒了,妈妈嘴上骂着“你这个不省事的玩意,烫死你得了“,眼睛却一直盯着孩子的手左看右看,心疼得不得了。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学校要收学费,妈妈都会不停地唠叨,“又要钱,又要钱,家里的钱都被你花了“,说完,就拿着家里存下的鸡蛋跑到街上去卖,然后把钱塞到我手里,嘱咐道:”别丢了,快去给老师吧“。

父母给了孩子多少口是心非的爱啊!有些爱,直到很多年后,孩子成了父母,才能理解,才能释怀,也有些爱,给了孩子一辈子的阴影和伤害。

别把爱当成伤害孩子的借口

看到杨雨辰被杨烁训斥后想哭不敢哭的样子,能够想象得到他的心里是多么的紧张、恐惧、无助啊!看到这一幕,让我回想起发生在我七八岁时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年,爷爷给我买了一个电子琴,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能拥有电子琴是非常稀罕的,爷爷教我弹琴,曲目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没有一点音乐基础,对于弹琴也不感兴趣,那时候农村孩子一天到晚都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跑,哪里坐得住啊!

可是爷爷叫我干什么,我是不敢说一个“不“字的,爷爷是一名教师,非常严格,家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敬畏爷爷三分的,每年春节,街坊邻居都会打打麻将,玩玩扑克,可我家连副扑克牌都找不到,因为爷爷不允许啊!

没办法,我只能学,可我对这东西不开窍啊!总是记不住谱,找不到调,爷爷就站在我身边不停地训斥我,吓得我把手放在琴键上都发抖,哪里还记得怎么谱啊!伴着眼泪学了两个星期,爷爷看我真不是这块料,便放弃了,我也解脱。

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名,爷爷当着好多人的面,用手狠狠地戳着我的头骂我,从那以后很长时间,只要一提到考试,我就紧张得不得了,脑子里总浮现出爷爷训斥我的场景。

虽然我知道爷爷是为我好,可是由此带来的伤害也是刻骨铭心的。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父母就会训斥孩子,口无遮拦,贬低打压孩子也是常用的事情。

记得在节目中,杨烁说到男孩子就应该独立,男人身上就应该有更多的担当,男人不能依赖别人,要有规矩。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并不能让孩子变得独立、有担当,反而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他一直在打压孩子,批评孩子,让孩子体现不到自我价值,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价值感,当一个人感觉不到自我价值,生活就会失去动力,就会变得萎靡不振,何来的独立与担当呢?

付出不等于爱

当孩子不满父母的管教,反抗父母时,父母就会训斥孩子,“我还不是为你好?我每天起早贪黑地赚钱养家……”一句“我还不是为你好”伤害了多少孩子,堵住了多少孩子的嘴,让多少孩子被父母所谓的爱绑架了。

什么是爱,父母认为付出了,全心全意对孩子了就是爱,可孩子却不认为,父母有多爱他取决于他感受到了多少爱,父母付出的爱与孩子感受到的爱是不平等的。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父母和孩子都会感觉到委屈,父母会说:“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对我呢?”可孩子会说:“你一天到晚地唠叨我,说我一无是处,打击我,这就是爱我,对我好吗?”

这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孟子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易子而教”,意思是说交换儿子进行教育,这样父子之间才能做到不求全责备,其实就是说即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保持距离,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去教育,就会收敛很多,不会无所顾忌,口无遮拦了。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再努力一些,不是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