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时惊跳,是吓着了还是有病?医生却说是这样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44
导读

新手妈妈莉莉家有一个两个多月大的宝宝,自从孩子出生后,全家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宝宝的每一次哭闹、每一个动作,都会让莉莉和婆婆十足关注。 睡觉前,家长可以用抱毯或者包被轻轻把宝宝包裹起来,这样孩子的手脚就不…

新手妈妈莉莉家有一个两个多月大的宝宝,自从孩子出生后,全家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宝宝的每一次哭闹、每一个动作,都会让莉莉和婆婆十足关注。

最近,莉莉发现孩子睡觉时不太安稳,常常猛然抖动一下手脚,或者紧张似的把手蜷在胸前。宝宝难道是在做噩梦,又或者是生病了?莉莉忧心忡忡。

没想到迷信的婆婆一直说,小孩子能看见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果睡醒时看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睡觉时就会有特别的反应。

莉莉虽然不相信这些,但是她胆子很小,听了这话之后自己也睡不着了,也不知道是否需要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一、婴儿睡觉惊跳,是什么原因?

多数宝宝睡觉时处在浅睡眠的状态,遇有声音、光亮、震动以及体位改变,都会使新生儿有惊跳的现象出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医学上是一个生理性表现,新生儿出现四肢、身体的无意识抖动,通常被称作惊跳。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的神经纤维还不能完全形成一定的反应条件,发育还没有完全,所以在受到一点声音刺激后也会出现四肢抽动的情况。这是宝宝接收到的刺激不能像大人一样传到大脑进行判断,从而才会发生四肢抖动。

随着宝宝的不断发育,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都会逐渐完善,慢慢地也能有意识的面对各种情况,而且对环境中的声音也就没有那么敏感,这时四肢惊跳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

在3个月大之前,宝宝出现频繁的惊跳反应都很正常,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通常情况下,惊跳症状会在宝宝3~6个月大时慢慢消失。

如果超过半岁的孩子惊跳反应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发严重,这时就建议家长带着宝宝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二、缓解惊跳症状的4种方法

1.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独特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外部的脂质髓鞘质形成。如果脂质髓鞘质缺乏,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就欠完善,神经元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就容易出错,把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宝宝的四肢,造成宝宝半夜睡眠惊跳。

所以宝妈坚持6个月前的母乳喂养,有助于缓解宝宝的惊跳症状。

2. 爱抚缓解惊跳

如果家长发现睡眠中的孩子有惊跳反应,可以迅速抓住宝宝的小手、胳膊等部位,轻轻按压或者轻柔抚摸,缓解其惊跳症状。

这么做能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也能提前训练孩子的触摸能力,逐渐完善其触觉和神经系统。

3. 适度包裹宝宝

睡觉前,家长可以用抱毯或者包被轻轻把宝宝包裹起来,这样孩子的手脚就不容易做出动作,惊跳反应也会相应减少。

4. 适当被动运动

对于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来说,适当的放松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可以在宝宝洗完澡之后,帮助他做一些伸展运动,通过有节奏、有规律的拉伸四肢,来辅助宝宝的生长发育。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还能够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减少惊跳反射的频率。

总而言之,宝宝睡眠惊跳都是会自然消失的正常反应,跟做噩梦或受到惊吓没关系,跟看到“不干净的东西”这种迷信的说法更没有丝毫的关联,请宝爸宝妈们放宽心~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