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曹操曾经煮酒论英雄谈到“今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此二人便是曹操与刘备。然而曹操此言果真中了,要不是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那么当时可能就真的天下易主了。 赤壁之战后的刘备日益强大,手握益州和荆州,而东吴也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三国局势正式形成。而在公元228到公元234这六年期间内,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北伐失败
诸葛亮北伐失败其实原因有很多,当时的蜀国已经没有建国之初的实力了,五虎上将该死的死,后代也没有其父辈们那般英勇和值得期待。 后主刘禅更是很难和先帝刘备相比,对外不能扬蜀国威,对内不能修政齐民。所以诸葛亮出兵北伐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以战代守。而且他深知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急功近利的心情很难让他保持在战场上该有的理智。
司马懿老谋深算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魏国有了司马懿这等千古奇人。诸葛亮如果说是料事如神,那么司马懿便是老谋深算,他和诸葛亮两人算是后半生的羁绊,两人互相见招拆招。 北伐魏和魏守蜀如果说像一局象棋一般,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便如同那执棋者,在那风云变幻的战场中不分上下。虽然诸葛亮当年病逝五丈原,但是不能说此二人的对弈以诸葛亮的失败告终。因为换句话来讲,司马懿只是通过人的生老病死耗过了诸葛亮。
司马懿师傅
虽说司马懿厉害,但是没有人一出生就是绝顶聪明。司马懿的师傅鲜有人知,他的师傅也是一位名叫孔明的人,是三国名士胡昭。胡昭此人年轻时就闻名于乡里。后来袁绍和曹操都希望他能出山辅佐,成就一番大事,但是都被胡昭婉言拒绝。毕竟人各有志,曹操袁绍此二人志在天下,而胡昭此志在山野生活,自由自在。
总结
虽然胡昭没能出山参与天下纷争,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司马懿在学成归来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其实司马懿本身就足智多谋,有雄才大略,要不然胡昭也不会倾囊相授。所以有时候后人在谈论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时候,也常常用那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谚语来形容两人,因为司马懿师出孔明,而诸葛亮也字号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