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蓝天“含金量”持续提高。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已经实现从“APEC蓝”“阅兵蓝”到“常态蓝”。 今年前11个月,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相比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又下降了9微克/立方米,精细化管控扬尘污染、“闭环管理”重型柴油车、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零容忍……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向管理要治污效益的显现。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科学施治,依据PM2.5来源解析结果,统筹推进煤、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治理。北京的做法和经验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该机构的负责人曾表示,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用20年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洛杉矶用60年完成的治理历程,为世界其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北京经验和北京样板。
二是大力压减燃煤。通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电力、工业、采暖等领域燃煤使用,不断优化全市能源结构,同时有针对性地出台补贴等鼓励政策,确保居民和企业“煤改清洁能源”改得了、用得起。目前,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相比峰值下降90%,平原地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基本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
三是深入治污减排。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工业排放水平。制定出台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和污染行业退出目录,先后调整退出3000余家污染企业,分类处置1.1万家“散乱污”企业。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环保技改,全市工业污染源已全部采取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深度治理措施。
四是强化清洁降尘。在千方百计增加造林绿化和河湖水域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容量的同时,按照“平台共享、部门负责、执法规范、环保督察、信息公开”原则强化扬尘污染控制。通过采取地铁密闭施工、工地在线监控、渣土车规范化管理、强化清扫保洁、开展道路走航和裸地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减少施工、道路和裸地等各类扬尘污染排放。2019年上半年,全市平均降尘量为6.9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4.2%,在区域“2+26”城市中排名前列。
2019年即将过去,今年北京市大气治理的“一微克”行动也进入尾声。但大气污染治理永远在路上,做每一项工作都是在啃硬骨头,PM2.5的治理已经进入“一微克一微克磕”的阶段,未来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才能推动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