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一则热搜新闻,简直刷新了我对“恶”的认知。
9月29日,河南的一位妈妈,发现读女儿的眼睛里,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小纸片,她赶紧带女儿去医院就诊。没想到一个多月以来,竟然取出了至少几十片!
好好眼睛里,怎么会“长”纸片?
在妈妈的询问中,女儿哭着跟妈妈说出了真相:竟然是被同学塞进去的!
当时有两个男生按住了小女孩,然后另外一名小男生则负责往女儿眼睛里塞纸片。
小小年纪,如此恶劣,简直令人发指。
视频里,医生用镊子和棉签给小女孩取纸片,每次拔出一片,小女孩都会疼得“哇哇”大叫,但还是要配合医生,滚动眼球,一片一片的慢慢取出。
视频中女孩叫得撕心裂肺,实在不忍心放
女孩的妈妈哭着说:“每一次出一块(纸片)之后,真的跟挖我心一样,你知道我啥感觉。”
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一个多月,都还没取干净。整个过程,连路人看了都非常心痛,更别说,是孩子的亲妈了。无法想象,女孩小小年纪,承受了怎样的折磨。
而对此,学校的校长却回应:“孩子们只是在一块玩儿,没有恶意。”
真是一句话,堵了心。
咱们大人,眼睛里有一根睫毛都会觉得难受得很,更别说这几十张纸片了,这简直就像酷刑。难道“没有恶意”,熊孩子就可以这样随意伤人了吗?
未来女孩的视力发育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还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恶意满满”的欺凌,一定会给女孩留下难以治愈的心理阴影。
网友们更是愤怒的表示:“正是有这种赖皮的教育,才导致坏孩子的肆无忌惮!”
的确,孩子的判断力有限是真,可这并不能成为“作恶”的保护伞。
《少年的你》中有句话,直戳人心:嘲笑和排斥从幼儿园开始,谁说人之初性本善呢?谁说他们只是孩子呢?
01
再弱小的伤害,也是一种恶
这些年来,关于“孩子作恶”的新闻还少吗?
5岁的小男孩,按了18层电梯后,把2岁的小女孩独自关进电梯,电梯到达18层后,小女孩本能地朝着外面的阳光走去,结果没想到外面的护栏失修,小女孩一脚踏空,从18楼坠下身亡。
河南一个小男孩在玩滑梯时,竟然被另一个男孩一脚踢了下去,造成左胳膊严重骨折,医生都说要半年多才能恢复过来,而踢人男孩的母亲竟带娃火速“溜走”,几天都未露面。
5岁的小男孩因为索要邻桌女孩的手机未成功,于是一不高兴,就直接站在椅子上,端起锅底,就朝对面坐的女孩从头往下浇了下去,导致女孩的半边脸都毁了。
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就算他们没有是非观,没有同理心,不懂得尊重生命,不知道自己的“玩乐”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可他们的父母呢?
多少人最后只有轻飘飘的一句:“他还小,他还只是个孩子。”
有句话说烂了,可现实却逼得我们不得不承认:
多少“作恶”的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没有底线的熊家长;而多少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孩子,最终终成恶魔。
去年7月,湖北孝感的一个初二女孩,被不及14岁的男生用剪刀挟持、被脱光衣服和多处刺伤。当她被发现时,浑身是血,吓得哆哆嗦嗦。而男孩的母亲却认为“儿子只是一时糊涂”,现在“精神不太好”。
就在上个月,大连11岁的女孩被14岁的男孩残忍杀害。而这个男孩,在这之前就曾骚扰多名女性,其父母却不知悔改,说对方诬陷。而就在案发当天,警察找上门时,这位妈妈还在帮孩子清理血迹。
气的网友们直跺脚:“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到底是孩子,还是恶魔?”
《少年的你》里面的“霸凌”和“作恶”,不是电影,而是最血淋淋的现实啊!
02
教育的底线是什么?
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一直层出不穷?
为什么熊孩子作恶的新闻一直屡见不鲜?
为什么在几个男生有分工有合作地往女孩眼里塞了纸片之后,老师还能说出一句“他们只是一块玩儿”?
当我们模糊了爱与自由的边界,熊孩子就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随时可能伤害他人的“危险品”。
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究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底线在哪里?
前几天,我带儿子去公园玩。
走着走着,突然一个踩着滑板车的小男孩从后面边喊叫着边冲过来。躲闪不及,儿子被撞倒在地。
儿子站起来,让小男孩道歉。
没想到,小男孩不仅没道歉,反而撅着嘴白了我儿子一眼,生气地说:“谁让你挡了我的路!”
这时,小男孩的爸爸赶了过来,听我说了情况,我以为他会“说句公道话”,没想到他竟先是看了看自家孩子,确认没事后,对我说:“孩子没事就行了,你们也是,走路靠边点。”
这话说的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我也瞬间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会如此嚣张跋扈:在他父亲构建的世界里,全都以他为主,围绕着他转,在这样的畸形教育里,他又怎么会懂得什么叫做“尊重”?
所谓底线教育,就是要告诉孩子,我们维护道德的底线,对生命尊重,对规则敬畏,而不是随心所欲,以为“天下皆我妈”。
当孩子犯了错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告诉孩子:“你刚才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你需要去道歉,并尽量弥补你的过失。”
盲目的撑腰,只会让孩子陷入“唯我独尊”的深渊里;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教养。
因为,教会孩子什么是善恶是非,远比只告诉他要善良更重要。
03
遭遇熊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新闻中,若不是母亲的主动询问,孩子就不会说出真相。
这也就意味着,在被欺凌之后,女孩并没有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
幸好这些纸片是可见的,父母还能发现,若是被遭遇针眼、言语上的霸凌,小女孩是不是就只能憋在心里、独自承受了呢?
想想还真有些后怕。
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儿子一直是小孩堆里最“乖”的那种:被抢了玩具也只会呆呆的站在原地,即使这个孩子比他还小。
所以我也曾一度非常担心,他被“熊孩子”欺负该怎么办?或者说,如何让年幼的孩子学会,主动向我们求助呢?
1、睡觉前的亲密沟通
每天晚上睡觉前,是我和儿子最放松的时候,我常会和儿子试着聊聊今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老母亲们都知道,若是直接问 ,大约都会收获一个“不知道”。所以,我用的是“猜一猜”的方式。
“今天你玩了拼图游戏吧?”
“你今天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你们一起看书了?”
虽然我是胡乱猜的,但他会根据我猜的内容做反馈,顺便就会讲出不少,零零碎碎的,我就大体明白他今天的状况了。
2、角色扮演小游戏
无论男孩女孩,小时候是都喜欢玩“角色扮演“小游戏的。
有一次,儿子在游戏中突然用奇怪的眼神儿撇了我一下,我才知道他有位老师,在让他们安静做好之后,用眼神这么“巡视”他们。
同样,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凌,在游戏中,你也一定会从他的语言、情绪上明显的感受到。
3、给足孩子安全感
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可以无条件信任我们,而我们也会无条件的爱他和帮助他。
只有这样,孩子在遇到困境时,不会担心被父母批评,并愿意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
4、做一个不好惹的孩子
过去的我们是很矛盾的,一边教育孩子要有锋芒,却又总喜欢告诉孩子“你要乖,要听话”。
我承认,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但现在的我,会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去努力实现它,比起一味的顺从,一个能越来越独立、能为自己负责的孩子,也是学习保护自己的开始。
我很喜欢《美国狙击手》中的一段话:
我们家不养懦弱的羊,若你们变成狼,我会让你们死得好看。
但是,我们保护自己,要是有人想和你打架,或者欺负你弟弟,我允许你们下狠手。
是的,我亲爱的孩子,原来我只希望教会你善良,后来我想让你辨认这世间的恶,而如今,我更要教会你如何自保和反击。
世间总有小人,而我会永远在你身后,是你最坚强的依靠!
—End—
作者介绍:元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愿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人间烟火。
花时间叨叨叨
我前天看到这个新闻,和朋友元妈聊起来,都说看到这样的事情就难受,甚至没勇气点开视频。尤其我家也是女儿,想起来就特别心疼孩子。被三个力气大的男孩制住,根本反抗不了。
我特别关注的也是这点——即使遭遇如此霸凌,女孩却并没有和爸妈说过,直到就医被发现了才说。这让我觉得,如果说“校园霸凌”很可怕,那么孩子遭遇霸凌后只能孤立无援更可怕。
我不知道这个事件中的女孩,是怕爸爸妈妈担心自己,还是怕受到批评,或者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犯……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够,对家庭的安全感也不够。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们共勉——教会孩子有道德底线,外不伤人;也要给孩子能倾诉的安全依靠,内不伤己。
我们都希望孩子优秀,但在成才之前,先做好一个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