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射单元装填四枚导弹难度尚可,目前美国、俄罗斯、韩国、英国都可以做到,关键要看“一坑四弹”中的“弹”性能如何,是高度紧凑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还是近程小型弹。我们的问题是:有坑无弹,坑在等弹。装备直径85CM大型通用垂直发射装置的052D和055型驱逐舰越造越多,“一坑四弹”的中距舰空导弹始终不见终影。这是为什么呢?
小编揣摩,某种程度也算幸福的烦恼,当年海红旗61、海红旗7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光一去不返,目前多款导弹都具备上舰的实力,但遗憾的是,暂无一款导弹能毫无悬念压倒竞争对手,并替代性能优异的红旗16B。
红旗16系列装备时间尚短,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能担当重任,陆军和海军还有足够耐心等待一款革命性的导弹出现。此外,经费是有限的,使用红旗22与红旗9高低搭配,纯属省钱,在红旗2换装尚属头等大事背景下,只有性能足够彪悍,才能获得订单。
目前,海军已经形成了3道防空火网:第一道由海红旗9负担舰队防空(上图),为航母编队撑起半径超过100公里的金钟罩;第二道,由射程70公里的海红旗16负责中程空域;第三道,由海红旗10和1130近防炮(下图)负责漏网之鱼。要增加一款导弹,要么换代海红旗16,要么增加一层火网。
4层舰队防空火网可挖掘海红旗16B较大弹体的潜力(见下图,红旗16弹体接近西方标准-2远程舰空导弹),进一步增加射程,使其成为中远距舰空导弹,既能充分利用054A的垂直发射装置,战时又能节约海红旗9弹药基数,毕竟一开战,垂直发射装置海上再装填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红旗9则顺势升级为超远程舰空导弹或反导导弹。在10-50公里的空域,还能再增加一道主动雷达制导中程舰空导弹,减少导弹对于通道的依赖,提升抗饱和攻击能力。目前的大热门有以下几种:
一是SD-10A/30。
之前SD-10A(下图)问题主要在:折叠弹翼后能否装入直径40厘米包装箱(通用垂直发射装置最大直径不超过85厘米)、最大过载较小、最小射高30米对于掠海反舰导弹过高。2018航展上爆出的SD-30导弹采用最新型霹雳15弹体,霹雳15是歼20的主战装备之一,具体参数还未公开,公认射程超过150公里,类似于AIM-120D。
通常空空导弹改装为地空导弹,射程都会大幅下降,即使按四分之一折算,SD-30(下图右侧)也有35公里射程,加上助推器,和ESSM处于同一梯队,足够了!不知这次SD系列能否让海军心动?
二是FM3000。
它的研制单位是航天科工二院,也是红旗9的“东家”。FM3000是在红旗17地空导弹(道尔吸收版)基础上予以改进的结果,道尔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FM-3000采用了类似SD-10A的指令修正+末端主动雷达引导的方式,射程30公里。
FM3000与9M96E类似,有通过加长弹体增加射程的潜力,9M96E2略微增大弹体射程就从50提高至120公里。装备9M96E与9M100系列导弹的鲁道特垂直发射系统(本篇图2)已成为俄罗斯新一代驱护舰艇的标配。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中国引进了S-400地空导弹系统,尚未发现9M96E系列导弹流入。韩国倒是很积极,引进其技术,改进生产了M-SAM导弹(下图)。
三是参考红旗16原型施基利/山毛榉最新弹种9M-317ME导弹。
此导弹采用了无翼式布局,弹体呈修长圆柱形,四个控制舵面呈X形,布置于弹尾。无翼式布局优点很多,比如减小迎风截面积,减小气动面,降低导弹空气阻力,从而提高飞行速度;再比如,结构紧凑,发射桶瘦身后备弹更多。
目前无翼式布局已经成为第四代防空导弹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之前,采用类似布局的远程防空导弹较多,如今,中近程导弹也是遍地开花,比如“海上拦截者”导弹、道尔M2(下图,道尔升级后备弹翻倍)等。借鉴相关技术和设计,对红旗16系列进行改造也未尝不可。
四是霹雳10E空空导弹。
它与日本AAM-5、德国IRIS—T 空空导弹如出一辙,典型的第四代近距格斗导弹。说是近距格斗导弹,其长度均达到了3米左右,与长度在3.6米左右的中距空空导弹伯仲之间。
德国人把IRIS-T改进为IRIS-T SL地空导弹(下图2),弹体增粗的IRIS-T SLM型射程40千米。
弹长3.1米,中近兼备的米卡空空导弹改进的地空型,最大射程20公里,在7公里内可以达到最大过载50G,棒子整合成“一坑四弹”的K-SAAM正是米卡垂直发射型。
英国26型护卫舰装备的欧洲导弹集团“海上拦截者/CAMM(ER)”(下图)也是“格斗弹+助推器”的产物。
目前,海军已经初步搭建起舰队防空网络,解决了有无。增加一款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并实现“一坑四弹”只是锦上添花。如果等待能换来一款陆海军通用的经典导弹,再等三五年也是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