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明(珞思节目研究组)
几天前,悄咪咪在芒果TV国际版上线的《爸爸去哪儿6》(现更名为《一起出发吧》),让不少网友意外又惊喜。当Jasper用熟悉的港普劝包贝尔的女儿包饺子吃饭,并蹦出金句“动物和人都要吃饭,不然会死的”,起初以为是往期节目“被挖坟”的网友才惊觉:不是乌龙,而是“爸爸”真的“回来了”。
虽然改名换姓,且没有任何事先宣传,甚至国内网友都无缘正规围观渠道,但《爸爸去哪儿》的“死而复生”,仍在大范围内引起诸多关注。首期节目播出后,#Jasper劝饺子吃饭#、#杨烁教育方式#两个话题盘踞微博热搜榜,讨论量居高不下。
《爸爸去哪儿》换马甲“重生”,热爱明星亲子类节目的观众固然“喜出望外”,但节目曲线救国的回归方式也从侧面说明:“高压”监管政策当前,对明星亲子类综艺来说,并不意味着就此“回暖”。
一个“爸爸”回来了
另一个“爸爸”还在想办法
2018年8月16日,在原定播出日期当天,爸爸去哪儿官微发布声明,宣称“为了给观众更优质的节目内容和试听体验,《爸爸去哪儿6》将延期上线”。没成想,这一延期几乎成了“永别”,粉丝苦等一年多,爸爸去哪儿官微却再无任何动静。
直到不久前的12月23日上午,一条#Jasper劝饺子吃饭#的词条空降微博热搜,一时让网友有些恍惚:没听说过《爸爸去哪儿》新一季开播的消息,这是Jasper小可爱的陈年视频被“挖坟”了吗?
点击进入话题页面后,网友发现,热搜内容来自新近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再对照嘉宾阵容一看,这档名为《一起出发吧》,并于12月19日中午12点在芒果TV国际版播出的亲子综艺,其实就是宣布延期一年多的《爸爸去哪儿6》。
就在网友奔走相告“爸爸回来了”的喜讯之时,一部分网友也想起了与《爸爸去哪儿6》一同“失联”的另一档亲子类网综《想想办法吧!爸爸》。这档由《爸爸去哪儿》前四季总导演谢涤葵“掌舵”的全家陪伴旅行真人秀,最初官宣播出日期为2018年7月26日,因有“爸爸去哪儿原班制作团队”的光环,加上24天乘24小时的不间断拍摄模式创新,以及戚薇女儿、网红宝宝Lucky的流量加持,令这档节目在开播前就吸睛无数。
然而,和《爸爸去哪儿6》“殊途同归”,一样被视为2018年暑期档综艺种子选手的《想想办法吧!爸爸》,在经历两次播出当天宣布“延期”的变故后,再无“上新”消息。
因此,在《爸爸去哪儿6》曲线“起死回生”后,很多网友立刻想到这位“同病相怜”的“爸爸”,“9012年都要翻篇了,我有生之年还有机会看到小Lucky的综艺首秀吗!”其实,去年11月,《新京报》曾发表相关报道,表示向优酷工作人员求证后获悉,《想想办法吧!爸爸》或将彻底“难产”,未来或以一系列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就在《爸爸去哪儿6》改名登陆芒果TV国际版后,捕娱记(ID:ibuyuji)从有关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想想办法吧!爸爸》出品方也没有放弃营业可能性,表示“ 还在沟通,不知道有没有播出希望”。
事实上,除了名头更大的两位“爸爸”,同样开拍于2018年,拥有黄奕和女儿、欧阳靖和儿子等明星亲子档的亲子类综艺《童话侠》,原定播出时间与《爸爸去哪儿6》和《想想办法吧!爸爸》都十分接近,但也在两次“爽约”后宣告“人间蒸发”,截至目前,节目组官方微博都未对延播给出任何说明。
“限娃令”步步升级
《爸爸去哪儿6》“出海”并非可持续性解困路径
几档明星亲子类节目相继“难产”,让出道即巅峰的亲子类节目度过了极其“灰暗”的2018。今年4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颁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渲染暴力、血腥、恐怖,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不得有除健康、科学的性教育之外的涉性话题、画面等。随着该规定的正式出台,自《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问世以来就持续高温的亲子类综艺节目,相当于被彻底泼了一盆冷水。
实际上,针对亲子类节目的“政策规范”从未停止过。《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大获成功,掀起了一股儿童及亲子类综艺节目的热潮,也让越来越多的“星二代”在电视屏幕上一夜爆红,拍广告、做代言、出席商业活动等机会不断。与此同时,亲子类节目的热播,在满足了大众窥探明星生活的“猎奇”心理外,也由于对明星子女的过度消费,引发种种争议。
2015年7月,广电总局就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首次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半年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接将“矛头”对准“星二代真人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从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明星亲子类节目从此全面撤出晚间黄金档,该规定也成为坊间普遍称呼的“限娃令”。
再来是2018年8月24日,面对《爸爸去哪儿6》、《想想办法吧!爸爸》、《童话侠》等多档明星亲子类综艺“摩拳擦掌”的竞争局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广电总局第一次直接整体就“未成年人节目”发布相关规定,也是今年4月正式出台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的“监管热身”。
正是这次官方发声,直接拦截了几档亲子类节目的“出生计划”。尽管《爸爸去哪儿6》此次借道“出海”,再以网盘资源、翻墙围观等非正规模式实现“出口转内销”,并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话题,但很显然,这种非正常观看渠道,对于想借亲子类节目收割流量效益的广告商或节目IP来说,都非长久之计。
杨烁“诈尸式育儿”掀热议背后
积极引导始终是亲子类综艺求生的根本之道
诚然,亲子类户外真人秀的引流能力依然不可小觑。以改名字重新“出发”的《爸爸去哪儿6》为例,尽管换马甲+零宣传,但节目播出后,热搜体质依旧。除了亲子届的顶流爱豆Jasper领跑一轮热搜,这一季节目中新登场的杨烁父子,则意外出圈。杨烁呈现出来的粗暴教育方式,让广大网友迅速对号入座备受争议的“诈尸式育儿”。尤其在儿子杨雨辰被观众公认为听话乖宝宝时,杨烁随时随地在“考试”、一言不合就发火、动不动就惩罚、冷嘲热讽完全不懂鼓励孩子的种种行为,令观众感到360度“窒息”。
其中引发网友热议的一段视频,杨雨辰在小朋友一起捡垃圾环节,克服高原环境,表现优秀,但在村长李锐重点表扬杨雨辰,并向杨烁详细说明孩子表现后,作为爸爸的杨烁,给出的是一脸质疑的表情和不相信的询问。
也难怪儿子杨雨辰在听到村长李锐让爸爸表扬自己时,小朋友脸上没有一丝期待和自豪,而是让人一眼看了就心疼的无助。
而即便杨烁最后送出了赞扬,也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油腻。
从网友群情激愤的讨伐中不难看出,大众对亲子教育永远有不会褪去的参与热情。杨烁用一次反面示范,将中国家庭中广泛存在的爸爸“诈尸式育儿”,诠释得异常有共情磁场。观众纷纷下场,不止步浅尝即止地抨击,更进一步地探讨、思考与延伸,才是这场全民探讨的现实价值所在。
前有胡军父子,再有陈小春和儿子Jasper,再到现在的杨烁和儿子杨雨辰,在中国式父亲缺席孩子成长、错误教育示范的鲜活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不懂爱的爸爸”,不同家庭和父子关系释放出来的价值引导,包含着回味深浅不一的思辨。
某种程度上,大众对亲子节目的关注,反映的是当前国民对于养育孩子的集体焦虑。因此,作为十分有价值观引导意义的亲子类节目,应该从节目的立意、节目环节设置以及后期制作上都不断思考如何发挥“模版”作用,引导社会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走向成熟,这也许才是亲子类综艺节目未来能有立足之地的空间所在。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