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视错觉全揭秘_为什么不能相信眼见为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28
导读

图中的草莓没有一颗是红色的丨Akiyoshi Kitaoka 比如在上面这样的图片中,三角它并不在,其实只是三个吃豆人和三个jiojio在屏幕上而已,但是你的脑子有不可遏制的冲动去处理更简单的…

看完本片之后,你可能会对“˙真实”一词产生强烈的质疑,我们......不负责。

假胸T恤丨视频截图

看到片中这个胸了吗? 这是个假胸。

这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装大佬就是利用了比较常见的 视错觉。

自己看见的假胸跪着也要看完,可是这是我眼睛的锅还是我脑子的锅呢我摔。

答:是他们合伙儿的锅。

人的眼睛其实只有一小块地方(中央凹)能看清东西,其他地方的图像其实都是模糊的,所以 脑子只能自上而下地对你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进行 脑补。

视觉恒常 Color Constancy

举个栗子,比如你白天看见红色的苹果觉得“噢那是苹果”,然而苹果在夜晚的光线下其实不是红色的,如果这时候我们看见的是“真实”的颜色,就会判断说这颜色的果子大概是个毒苹果吧,然后就…饿死了。

视觉恒常丨视频截图

饿死当然是不会真的饿死的,所以人的视觉系统才有这样不论白天晚上都觉得苹果还是那个苹果这样的 “自动校正”的功能。所以有时候在不能辨别明确光源的情况下,就会校不太正。有个人在自己的推上p了好多好多张绿草莓的照片,图中没有一个像素点是红色的。我就问你绿不绿,真不真实。

图中的草莓没有一颗是红色的丨Akiyoshi Kitaoka

除了 自动校正颜色以外,大脑还能全自动 “脑补”。

格式塔理论 Gestalt Laws

第一类脑补和“ 格式塔理论”有很大的关系,格式塔理论基本可以解释为: 人脑偷懒基本法则。

Kanizsa三角丨视频截图

比如在上面这样的图片中,三角它并不在,其实只是三个吃豆人和三个jiojio在屏幕上而已,但是你的脑子有不可遏制的冲动去处理更简单的物体:完整比零碎的要简单,如果没有简单的选项我们就造一个出来。

格式塔理论丨视频截图

同样,这个图片中并没有一个浅蓝色的圆,只是每根线中间的颜色是浅蓝色而已。你的脑子就是这么懒,当然,我的也一样。

郎朗他没有穿“蓝色长裙”丨新浪微博

郎朗的蓝色礼服长裙也是这么来的,还有….

小撒他没有梳两个揪揪丨新浪微博

黄老师也没有梳爆炸头丨新浪微博

脑补空间和深度

还有一类常见的脑补是 自动脑补深度,下图中这两条黄线是一样长的。

Ponzo Illusion丨Ponzo

你看着这个铁轨,就是觉得他们只是向远方平行延伸了,脑补了它3D版的图像。所以你觉得 “远”的那条黄线看起来长一些,是因为在你为这个铁轨已经脑补的3D空间里,那根线应该离你很远所以更长。

然后,你看看下图这些线,你猜它们直不直?

竖线并没有向里弯曲丨Akiyoshi Kitaoka

横线都是互相平行的丨Victoria Skye

接下来还有一些让你真·眼瞎的视错觉:

特克斯勒消失效应 Troxler Effect

看着这只柴郡猫脸中间的x,等一会这只柴郡猫就只剩下牙了。

Troxler Effect丨Thomson, G. and Macpherson, F.

这种现象就叫做 特克斯勒消失效应,人的眼睛不是在一刻不停地接收信息并传给大脑,一段时间内稳定不变的信号,就会被视神经细胞忽略,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大脑信息过载,烧坏脑子。所以其实我们眼瞎是为了保护脑子…嗯。

想和你们一起挑战什么是真实,视频中还有更多动图视错觉,戳视频一起尽情享受一下眼瞎的快感吧。

参考文献

Bach,Michael (2004) Flash-Lag Effect.

[1] Kitaoka A (1998) “A bulge”

[2] Kitaoka A (2015) Apparent reddish strawberries.

[3] Monumental Valley

[4] Ono J, Tomoeda A, Sugihara K (2014) “Pigeon-Neck illusion”

[5] Sugihara K(2016)“Ambiguous Cylinder Illusion”

[6] Bonneh, Cooperman & Sagi (2001) Motion-induced blindness in normal observers

[7] Hansen T, Okkonen M, Gegenfurtner K (2006) Memory modulates color appearance

[8] Jastrow J (1892) Studies from the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II. Am J Psychol 4(3):381–428

[9] Nijhawan R (1994) Motion extrapolation in catching. Nature 370:256–257

[10] Shapiro AG, D’Antona AD, Charles JP, Belano LA, Smith JB, Shear-Heyman M (2004) Induced contrast asynchronies. J Vis 4:459–468

脚本:段晨

拍摄:田宇 张子豪

后期:张子豪

出镜:段晨 韩子杰

一个AI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