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柴念东先生带来线装书《元西域人华化考》捐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据说围绕着这本书还有好几位北师大名师之间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研究员肖亚男老师,来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吧~
陈垣题赠本《元西域人华化考》的前世今生
文 | 肖亚男
2019年8月27日下午,柴念东先生造访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那天,他带来了一册线装书《元西域人华化考》,捐赠给图书馆。同时带来的,还有关于此书的一些掌故。围绕着这一册线装书,我们遥想北师大校史上几位名师的音容,看到半个世纪以及更早以前的往事投下的斑驳光影。柴先生在那个夏末午后的简练叙述,留给我们长久的回味。值此寒冬,稍加稽索,以发抒前贤之隐衷,并慰其灵台于地下。
《元西域人华化考》 是史学大师陈垣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域人华化历史的著作,开辟了中西文化交通史新的研究领域。该书凡八卷,1923年撰成后,前四卷在《国学季刊》发表,后四卷刊载于《燕京学报》。日本史学家桑原骘藏读到前四卷之后,便撰写书评称陈垣为中国史家中“尤为有价值之学者”,“能如陈垣氏之足惹吾人注意者,殆未之见也。” 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学家亦对此书之价值抱以极高评语。蔡元培更是将此书誉为“石破天惊之作”。1934年冬,陈垣以自己的堂号“励耘书屋”,将此书全八卷刻印行世。陈寅恪为之作序,赞美“是书之材料丰实,条理明辨,分析与综合二者俱极其工力,庶几宋贤著述之规模。” 可以说,《元西域人华化考》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令中国史学在国际久享盛誉。同时,此书标志着陈垣的学术发展抵达一个高峰,毫无疑问对陈先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陈垣先生将此重要著作刊刻付梓后,曾赠送一部给弟子柴德赓,也就是柴念东先生捐赠给图书馆的这一部。书的扉页有陈垣先生亲自题字:“青峰先生正。”(“青峰”为柴德赓先生字,柴念东撰有《柴德赓“字青峰”浅识》,梳理了与字号相关的历史人事。)由于未署时间,陈垣赠书发生于何年何月,尚无法确定。但按常理推测,应在刻本面世之后不太久。
书的扉页
柴德赓先生1929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正逢陈垣先生被师大聘为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作为班上最出众的学生之一,柴德赓一开始就给陈垣留下深刻印象,开启了二人的师生情缘。1933年柴德赓大学毕业时,《元西域人华化考》刻本尚未付梓。毕业后的柴德赓赴外地,先后任安庆一中、杭州市立初级中学教员。1935年回北平,9月起任辅仁附中国文教师。次年被聘为辅仁大学史学系讲师。 数年当中,柴德赓一直在陈垣身边,追随问学,惓惓于师门。
陈垣(左)与柴德赓(右)
此书书衣有启功先生所题:“元西域人华化考 启功敬署”。启功和柴德赓结识,是在1935年柴德赓返回北平之后。据《启功年谱》,1933年下半年,启功才通过傅增湘拜识陈垣,后来陈垣安排他在辅仁附中任国文教师。1934年9月,启功因学历不够被附中解聘。1935年7月,在陈垣安排下,他又到辅仁大学美术专修科做助教(一年后又被解聘)。而此时刚返回北平的柴德赓正要入附中任国文教师,两人可能因交接工作而接触。作为陈垣的入室弟子,柴德赓和启功都研究文史,爱好书法。相似的经历与共同的兴趣,促使他们来往切磋,交游日密。
不妨大胆猜测,陈垣是在1935年赠送《元西域人华化考》给柴德赓(想必也曾赠与启功一部),柴德赓随即请启功为之题写书名。
“柴九”一印,具体治于何时,不可确考。陆和九20世纪30、40年代长期在辅仁美术专修科(1940年升为美术系)任教。 柴德赓有可能是通过在美术专修科做助教的启功结识了陆和九,并请其治印一枚。缘何镌“柴九”而不是“德赓”或其他,窃思也与启功相关。在柴德赓留存的书信资料中,仅启功、周祖谟呼其为“九兄”。1935年左右,周祖谟还未入辅仁,那么以“柴九”称呼柴德赓的,恐怕只有启功一人,故笔者认为此印文作“柴九”出于启功的建议。
书是陈垣先生的代表作,有陈垣亲笔题赠语;题名为好友启功所书,有启功落款;所钤之印为名家陆和九所治,且印文与启功渊源甚深。 种种机缘,使这一部《元西域人华化考》成为柴德赓与诸位师友情分的见证,弥足珍贵。同时,此书也成为北师大校史上一件意蕴丰富的文物。
柴德赓对师长谦逊有礼,毕生侍陈垣如父,对其他师长也敬爱有加,有求必应。对同辈热情真诚,交友遍天下。对学生关照爱护,生前生后获得无数弟子的怀念感恩。翻阅《柴德赓来往书信集》(商务印书馆2018),即知以上并非虚语。 如前所述,这部《元西域人华化考》见证了他和师长、同辈友人的关系。故事没有结束。此书后来又经历了不幸和幸运,成为柴德赓与学生关系的一个剪影。
1958年年底,时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的柴德赓赴京参加民进中央会议。一日,赴兴化寺街谒见陈垣。陈垣秘书刘乃和拿出一册残书和一张“北京市统一发票”,展示给柴德赓看。那册残书即陈垣当年题赠柴德赓的《元西域人华化考》。 不久以前,刘乃和偶在旧书店遇见此书,当即购买回来。此书原为两册,在旧书店出售时只剩下一册。 且全书惨遭鼠啮水祸,书品严重受损,书衣上启功所题书名已失去一个“元”字。当此之际,柴德赓羞赧之至,深感愧对恩师陈垣,有负好友启功。
然而,此书之无端受损、流至书肆,实非柴德赓的过错。柴德赓热心教学,重视培养人才,不仅课堂上倾其所能地认真授课,课堂之外也和学生们频频接触。师生关系随意而紧密。他的门户始终对学生打开,时常有学生造访其家,或为谈学问道,或为借其藏书。据柴德赓日记,1951年3月25日(周日),有学生夜访其家,拿去《元西域人华化考》两册、《通鉴胡注表微》一册(两书均为陈垣先生大作)。
可是,《元西域人华化考》为何流至书肆?也许该学生阅读此书时不慎将茶水打翻,浸湿了书体。加上后来不幸遭遇老鼠啃噬,品相很难看,不好意思归还柴先生。待到毕业搬家时,便作弃置处理。抑或此书被该学生借回宿舍阅读后,又被其他同学拿去学习,而不幸遭遇损坏,以致被处理掉?
好在数年之后,此书又被发现,并返回柴德赓手中。对此书而言,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巧合的是,购书者刘乃和也是柴德赓在辅仁大学史学系任教时的学生——她后来成为柴先生在辅仁、北师大的同事。他们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至死不渝。 此书被刘乃和先生遇见,实属因缘巧合,成就了一段曲折的书缘故事,令人回味。
2012年以来,柴念东先生致力于整理出版其祖父遗著,成果斐然。整理研究之余,他多次将家藏珍贵稿本、古籍捐赠给各公藏单位,以期文献得到广泛利用,并在良好的保护条件下世传不坠。由于《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与北师大渊源深厚,念东先生慨然捐给我馆。其德可佩,其情可感。
我馆接收捐赠后,鉴于此书破损较为厉害,不加以修复则不利于保存,乃立即将书交付古籍修复人员葛瑞华老师。 葛老师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在对全书的破损程度、破损原因加以谨慎评估之后,着手进行精心的修复。她遵循“整旧如旧”的古籍修复原则,尽可能减少对纸张现状的干预,使此书既得到良好修缮,又保留了流传过程中的历史印迹。
葛老师正在进行修复工作
2019年11月,本馆修复人员完成了《元西域人华化考》的修缮。请看此书修复后和修复前的不同面貌:
修复后和修复前的书衣
修复前后的内封和卷端页
柴念东先生见到修复完工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北师大图书馆妙手回春,陈援庵《华化考》修复如初。”
修复人员还以其精湛手艺,利用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制作了一册高仿品,回赠柴念东先生。读者诸君,您能辨别以下两册孰为真品、孰为仿品乎?
转载自公众号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肖亚男,1981年生人,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清代闺秀集丛刊》、《清代闺秀集丛刊续编》。
作
者
简
介
文章原创丨版权所有丨转发请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