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今天是2019年12月27日星期五
农历己亥猪年腊月初二
欢迎收看 嬉戏头条
本周是事必有三的虎豆上线
剧情求曲不求直。我们以前聊过的——设置不对等的信息、引发误会、增加巧合——等等一系列「花招」,全是为了给故事增加更多的曲折转捩、悬念开阖。(换算至观众一方,则增加的是观演的乐趣。)
有个奇妙数字,是坐镇「盘旋跌宕法」的首席大师,它就是——
三!
「三娘教子」表示不参与讨论
虎豆哥打算引一些不同的「戏例」,给大家「细品品」。
【三报军情】
这段戏出自京剧『空城计』,位于马谡刚愎犯忌失街亭,和诸葛亮自导自演空城计力挽狂澜两个主题的「夹缝地带」。
先是缓锣满鼓开了场,尚未有前方战事罡风吹来。诸葛见了传回的地图,已料到大事不好,正懊恼中,锣声骤喧,来报「失守街亭」,二报「司马懿率大军夺西城」,三报「大军已迫近西城」。
报子上下跑三趟,将一步步迫近的军情如发条样旋紧,虽司马懿率部过场未至,紧张情势先造好了。在节节攀升的紧迫感中,诸葛亮布置下匪夷所思的「迎敌方案」,才更显得不合情理,令人着急。
一扬一抑,为了最后的大结局,兴波作浪。
【三让椅】
出自京剧『锁麟囊』。这段戏很有趣。赵守贞见薛湘灵认出锁麟囊,因而认出了薛湘灵。她即使不贸然确认,继续盘问,大可不需要这么啰啰嗦嗦的,何况问到中途,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然而却巨细靡遗追问了花轿、轿中人、囊中物等等一系列详情,这些内容从本身细节程度上来说,是有「渐入佳境」的逻辑的。但对观众而言,显而易见的表演才能「有戏」。
便设计了「三让椅」的步步推进,加一个插科打诨的丫鬟进一步加重「三」的停顿痕迹,这么一来,递进感也足了,啰嗦也全不显得啰嗦了,仿佛游水途中有换气口,繁复音符找到节拍,戏自然也就好看起来。
前面说的是「快三」(速度型)与「直线型三」,下面再来说说「曲线型三」。它的逻辑是:做某件事,一次两次做不下去,临阵退缩,到第三次才得以完成……
进退两难的心理,大写外化的「纠结」。
豫剧、评剧等演一出戏叫【三上轿】,女主角崔定金遭遇强人逼嫁,决定携刀上轿,新婚之夜与贼同归于尽。此一去,必定再没有归来的一天了。
才上轿,见公婆啼哭,不能舍,冲下来;再上轿,听见未满周岁娇儿啼哭,更加心如刀割,无法离开;直至三上轿,才终于决绝地走了。
悲剧如何放大招?反反复复!想一次性流干眼泪不拖泥带水?你太天真啦。
越剧『碧玉簪』中亦有一幕【三盖衣】。女主角李秀英被新婚丈夫误会,倍受冷落羞辱,夜深时,见丈夫衣衫单薄唯恐受冻,直想替他盖件衣物……
但!一旦要上前去盖衣,便想起自己出嫁以来,不明不白受的种种委屈、无礼对待,这衣衫盖不下去……又想起爹娘教训、婆婆的好处,复而欲盖……可,思来想去,还是好气。
如此辗转,从一个单一的覆衣动作,辗转出一场内心百转千回的独角戏。
虎豆哥常叨叨:戏贵在造,不以表面事件论大小:)
「三击掌」暂不加入群聊
「三」的奇效,你觉察到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的创作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