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张大千《江山无尽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8
导读

张大千很少画这种由近而远,平面铺陈连绵不断的山川河流,他的画多以纵向构图为主。当时中国遍地烽火,大千创作《江山无尽》的心境,诚如其跋语中所说,此时将“出蜀南游”,所以这幅画不仅画出四川家乡的秀丽风景,更…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张大千 江山无尽图 1949

张大千很少画这种由近而远,平面铺陈连绵不断的山川河流,他的画多以纵向构图为主。这幅《江山无尽图》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峰,观者的视线可以随着蜿蜒的水流,穿过绵延的山脊直达远处的地平线。河湾之上的小船驶向远处的村落,岸边茅草屋旁的两位高士正欣赏着河畔风光,屋边翠竹环绕,宛若世外桃源。

张大千在画上的题跋中提及宋代名画家黄筌的《蜀江秋静》图卷,其实张大千也未看过原图,只是根据《画传》所言模拟描绘。虽谓拟笔黄筌,实出画家己意,因此应可视为他的创作。此帧用笔细丽,设色鲜雅,构图婉约曲致,远近透视效果绝佳,真得风光明媚之象。

张大千《江山无尽图》的风格显然受到了他四十年代在甘肃敦煌临摹的唐代壁画的影响。比如一百七十二窟八世纪的壁画描绘了毗提希夫人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冥思打坐的场景,其中的山水背景与《江山无尽图》十分相似。两幅作品的构图都是以蜿蜒的河流导引着观者的视线指向远处的地平线,并以小点水墨晕染的笔法勾勒出辽阔的大地与绵延的丘陵。《江山无尽图》是张大千四十年代中晚期将敦煌壁画融汇在其山水画创作之中的有力例证。

《江山无尽图》是张大千移居海外之前创作的最后一批作品之一。当时中国遍地烽火,大千创作《江山无尽》的心境,诚如其跋语中所说,此时将“出蜀南游”,所以这幅画不仅画出四川家乡的秀丽风景,更刻画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眷恋。画成之后,感慨万千,特别附以小诗以志离情别绪。

张大千对此作显然十分满意,这是他将自己在大陆的画作携出海外,并一直珍藏在大风堂极少数画作之一,直到离开家乡十三年(1961)后,才将此画赠予他的孙子维先,自有家传珍护的用心。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