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一个人,就多为对方花点时间,多一份共情地交流,让所有的关心都行之有效。
作者:乐潇(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插曲:加藤恒太-《 斑鸠 ~気高き鸟》
别只在微信上关心我
阿洁的女儿高烧41°C持续8小时不退。
她半夜2点还在忙碌的医院里,一边支着点滴瓶,一边背着孩子哄睡。
等孩子睡下,她要量体温、暖脚,想法子让孩子发汗退热,还要防着孩子抽搐。
一整晚,她都没空摸手机,第二天,阿洁的手机炸了。
她回拨婆婆电话,刚接通就遭质问:“孩子又烧了你怎么不说呢?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
阿洁一噎,孩子不舒服她哪有心思看手机?
随后,婆婆噼里啪啦地问这问那,表达着她满满的关心和担忧。从那一通电话开始,阿洁每天总都要抽时间回应婆婆轰炸式的关心和支招。
然而老人的这些关心和帮助,除了隔靴搔痒,还像灾难般让她疲惫不堪。
孩子3天没出院,大姑子不放心,一大早从临市赶来。
她看着孩子一边挂点滴,一边吃快餐,忍不住念叨:“我就知道你忙不过来,我来帮你煮几天吃的。”
阿洁听着双眼通红,忍不住委屈地掉眼泪。
婆婆虽然关心和担忧,却从不知道阿洁一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每每回想这事,总说:“不是我矫情,但你真关心我,就别只在微信上关心,更别只会打电话。”
真正的关心,会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表达自己;
真正的关心,是共情式的关心,能让人感动又轻松。
别在我忙的时候,关心我
胖丫在深圳带两娃,老公经常出差,两人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微信。
“你们吃饭没?”
“老师给老大点评了啥?”
“多喝热水。”
“要我买什么回去不?”
胖丫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经常只看却不回复信息,老公回来抱怨:“怎么我发信息关心你们,你都不回?”
胖丫无语地翻个白眼:“没空回复。”
一次,胖丫发烧让老公带孩子,他送老大上幼儿园,就带小儿子去买菜。
买菜时,他要一边盯着儿子,一边买东西。
回到家,他腿上总粘着一个小人,煮饭炒菜时困难重重。
好不容易等大儿子回家,盼着大的带小的,现实却狠狠告诉他,别做梦了。
等他有空翻开手机,看到同事们发来的未读消息,震惊地发现他已经三个多小时没摸手机了。
他的手机里躺着的几十条消息没能及时回,终于不敢再抱怨媳妇在家没事做,却老不回信息了。
别给全职妈妈发来关心还抱怨不领情,她手机都没空看,何况回复呢。
有句经典解释谁都适用:如果没有收到信息回复,那都是别人在各种忙。
想关心人,那就默默地关心就好了。
既想关心,又想让别人及时回应,这是寻求回应的自我表达,不是关心。
陪伴,是最近距离的关心
当妈后总能在微信里收到这样的关心:
“ 一个人带娃累哦,多注意休息。”
“ 孩子睡了你也赶紧跟着睡,身体最重要。”
“ 太累就不用搞卫生了。”
然而生活一地鸡毛,别人的关心和建议很有道理却总是做不到。
久而久之,看这样的关心也只是回以真诚的微笑。
前几天闺蜜问我:“我周末去你家,帮你带娃?”
我连忙回复:“快来,求之不得呢。”
怕她反悔,我连忙撒娇:“你再不来,我快与世隔绝了。”
我不需要她帮我带娃,能过来陪我聊聊天,就是最好的关心和帮忙。
做全职妈妈后,缩小的生活圈总让人不自觉地忧虑或自卑。即使和闺蜜面对面闲话几句我都能兴奋不已,然后再滔滔不绝地复述给老公。
全职妈妈最需要的,是家人和朋友的认同和陪伴。而最好的认同,不是通过手机或微信,不温不火、社交式地传达。
如果关心我,心疼我,那就过来陪我坐坐,聊聊天。只有人在,我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温度。
有位妈妈吐槽,她老公很喜欢用红包来表达关心。
然而,她最渴望的不是红包,而是老公能多陪陪她和孩子,这才是她最想要的关心。
陪伴,是最近距离,最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关心。隔着屏幕,不仅让人觉得冷冰冰,还会让人觉得这世界很假。
有效关心,才是最好的关心
最近网上出现一个词,叫 “有效关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无效关心。
看到别人困难,很多人都想发出关心和安慰。然而,很少有人仔细去想自己的关心,是不是别人需要的,或者是不是属于有效的关心。
相反,不少人既不想影响自己,也不想让别人觉得他冷漠,就用最廉价的通讯方式,给对方诉说自己的情感关怀和经验。
这种关心本末倒置,是应付式的无效关心。
《共情的力量》作者,美国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弟弟逃亡时打了一通关心和劝慰的电话,而他弟弟却在这通电话后,选择了自杀。
亚瑟为此震惊、悲痛、自责和迷茫,后来他终于发现了答案:
在弟弟逃亡时,他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不是被分析、被研究,而是别人的共情。
而亚瑟表达关心和劝慰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考虑,从而忽略弟弟的真正所需。
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进入他人的世界,是共情的体现,也是有效关心的基本原则。
有效关心,会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明白对方所需,再投以关心和帮助。
关心一个人,就多为对方花点时间,多一份共情地交流,让所有的关心都行之有效。
只停留在微信上的关心,总是隔着一道屏幕,永远少了点温暖和真诚。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作者简介:乐潇,富书专栏作者,一位孩子的妈妈,用文字育儿,也育己,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