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你根本就不知道600年前的海军有多厉害,碾压西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5
导读

1521年,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他的舰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的东端,揭开了欧洲与菲律宾的序幕。 为了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朱棣任命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负责执行一项雄心勃勃,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不符合中国人性…

1521年,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他的舰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的东端,揭开了欧洲与菲律宾的序幕。不过,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菲律宾的这些岛屿就已经被中国和阿拉伯商人所熟知了。他们有着高超的航海技巧,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来往于群岛之间,并与当地的土著部落共同发展出了复杂的贸易网络。

那个时候,菲律宾当地的居民们,只要一看到这些熟悉条板固定住的三面高大、轻盈的中式帆船出现,便会欢呼雀跃。而菲律宾群岛的商业繁荣,更使得岛民们脱离了孤立状态,因为,亚洲文化的影响力,随着货物延伸到了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菲律宾。

其实,当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时,居住在海洋和内陆航道附近的菲律宾人,早就会读书识字了。

1405年到1433年,明朝政府派出的宝船舰队,成为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宰者。此时,中国对菲律宾的商业探索达到了巅峰。这些巨大的船只,甚至,远航到了非洲东岸,为中国皇帝搜集各种奇珍异宝和贡品。它们的航行路程是哥伦布舰队的八、九倍,麦哲伦舰队的五、六倍。

仅以规模而言,在19世纪英国海军横空出世之前,宝船舰队一直都是无可匹敌的存在。尽管,宝船舰队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和独一无二的作用。但是,即使到了今天,它在西方世界仍然鲜为人知。从诸多方面而言,宝船舰队完全是一个人的杰作,他的成就足以媲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功绩。

这个人就是:郑和。

郑和是朱棣麾下的得力助手,自1402年朱棣登基后,郑和的地位便是如日中天。因为,朱棣将一些大权交给了包括郑和在内,帮助他夺得帝位的宦官。在肃清内敌之后,朱棣决定起一个合适的年号,于是,就选择了“永乐”,取其“永得其乐”之意。

为了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朱棣任命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负责执行一项雄心勃勃,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不符合中国人性格的任务,即:组建和领导一支探索各大洋的宝船舰队。郑和的工作,包括监督南京造船厂日常运营;砍伐大量棵树木为船厂提供造船木材;以及建立一所学校培养外语翻译。

很快,郑和便组建起了一支由1500艘木船组成的舰队,连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风帆动力船也在其中。这些帆船极尽奢华,有很大的客舱、黄金制成的配件、青铜大炮、以及丝绸摆件。舱壁的设计灵感源自竹茎内腔,不仅可以防水,还极大的提升了船只的海上适航性。

可以说,直到几百年后,西方船只才借鉴了这一技术。

然而,与欧洲摩鹿加舰队不同的是,宝船舰队并不想征服远方的土地。

尽管,中国人有一种文化的优越感,认为本国文化优于外部世界,但是,在那时候,他们根本没兴趣建立一个海外殖民帝国或军事帝国。相反,他们的目标是与国界之外的“蛮夷”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并一展大明国威。在宝船舰队第一次完成西洋之行后,回到中国的郑和被视为民族英雄。

很快,他便开始筹划第二次航行,但是,当舰队二下西洋时,郑和却留在了中国。直到三下西洋,他才指挥一支由38艘舰船和3万名船员组成的舰队再度出海。为了未来的航行考虑,他们在所到之处建立了贸易站点和仓库。随后,舰队又完成了另外三次航行,每次持续两年左右。

通过这几次远航,宝船舰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海上贸易网络。他们沿着非洲海岸线一路南下,到达莫桑比克、波斯湾以及东南亚和印度的其它地方。

但可惜的是,到了明宣宗时期,皇帝在众多文官的进谏声中,下令解散了宝船舰队,并强制关闭了南京造船厂,还烧毁了关于舰队所获成就的相关档案。

自此,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与航海探险相关的科技就此开始衰败。

1500年,朝廷颁布圣旨:禁止两根桅杆以上的船只出海,违者死罪。到了1525年,朝廷开始销毁宝船舰队中的大型船只。在古板僵硬的四书五经思想的指引下,明朝放弃了由宝船舰队建立的巨大跨洋贸易帝国,选择了闭关锁国不再进行海洋探险活动。

郑和七下西洋,表明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倘若,西班牙和葡萄牙知道这个海上帝国的影响力以及它所触及的地方,我想,这些国家也会满怀敬畏、羡慕不已。可以说,欧洲人不曾听说过宝船舰队的鼎鼎大名,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所到之处,恰恰是中国留下的势力真空。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是为了寻找财富,这一点与中国相似。但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则会为争夺领土抢占商业、政治利益,以及获得更多宗教信众而彼此大打出手。

并且,中国人的海上外交和贸易尝试,只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但是,贪婪又敢于冒险的欧洲人,却将自己的印记深刻地留在了太平洋的岛屿上。于是,后来当麦哲伦率领的舰队抵达菲律宾群岛时,中国在当地的气势已大不如前,这无疑证明着中国的殖民时代已经结束,而西班牙的殖民时代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明史‧郑和传》、《前闻记·下西洋》、《明太宗实录》、《万历野获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