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关键字“故宫”获取《我在故宫修文物》
孩子的世界只有你一个,而你却容不下孩子
昨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引数万条讨论。
在西安,一名7岁男童天天(化名),在父母离异后,跟着妈妈生活。
但妈妈并没有好好爱他,而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只要心情不好,就各种方式毒打他。
据天天口述:“妈妈平时会用切菜刀打我,有时候会割伤我。
“还会让我把衣服脱了,拿很粗的电线抽我,我都快疼死了。
“妈妈还会用木棍打我的腿,打得我连路都走不了,走是可以走,我拼命地走,但是越来越疼。”
在记者采访时,天天往下拉了拉自己的衣服,露出脖子下那条又粗又深的伤痕,用漫不经意的语气告诉记者:
“看,这个就是我妈用菜刀割的,切菜刀。”
看着天天脖子下那触目惊心的伤痕,真是让人心有余悸,如果伤口再深一点,如果位置再往上一点,天天几乎要命丧刀下。
可怜的天天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还替妈妈自顾自的辩解:
“我妈又不是故意的,那天估计是不小心,划了一下。
现在已经不痛了,痒得很,那天我用手一直扣,发脓了。”
当记者问他:恨妈妈吗?
天天低下头,小声地说:我有点恨她。
伊坂幸太郎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有的父母却暴殄天物。
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天天的妈妈已经被拘留,7岁的天天暂住在儿童村。
看着天天远离了妈妈的魔掌,网友们总算舒了一口气,却没想到,当有人问天天:“你想妈妈吗?”
天天竟然毫不犹豫地说:
“想妈妈,哪怕她打我,我也愿意待在她身边。要不,我就没有妈妈了。”
多么让人心酸的话,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
妈妈是孩子的唯一,是孩子的全世界。
而妈妈的世界,却容不下一个孩子。
孩子都很棒,差劲的永远是父母
面对天天的遭遇,有人说,天天的妈妈才20多岁,还不懂得怎么爱孩子。
有人说,可能是夫妻离异,她把对天天爸爸的怨气都撒在了孩子身上。
我想说: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该把自己的苦难和痛苦在孩子身上再发生一遍。
因为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力量是完全不对等的,孩子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上,他们没有选择权,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是无条件的。
不管父母如何恶意对待他们,他们都只好忍受下来才能继续生存。
巴塞尔.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里有一段话:
“对很多孩子而言,选择憎恨自己比表达愤怒或离家出走更安全,因为他们不会冒险破坏他们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永远是弱势的一方。
孩子离不开父母,他们唯一为自己的悲惨遭遇想到的理由就是:我生下来就不值得被爱。
而父母对孩子无所顾忌地施暴,不就是因为:“我知道你爱我,离不开我,我就是仗着你离不开我,才为所欲为。”
育儿专家李玫瑾曾说过:做妈妈是有效期的。
在孩子小时候,他们无法清晰地分辨出,爱到底是什么,他们对父母无比忠诚,无比需要。
但随着年龄的推移,他们接触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对这一切将会有不同的解读。
《小偷家族》里的尤里从小就受到父母的虐待,有一次,她被父母大冬天关在阳台,冻得瑟瑟发抖。
信代的老公刚好路过,动了恻隐之心,就把由里“偷”回了家。
在那个家里,尤里感受到了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爱。
后来,尤里的亲生父母将信代告上法庭,想要要回尤里,而尤里宁可跟着信代一家逃亡也不愿再回去了。
每个父母与孩子都只有这一世的缘分,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
每个孩子都对父母充满了爱的期待,最亲的人往往伤害最深。
天下没有不值得被爱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缺爱的孩子,未来每一步路都难走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心生来就是一个空洞,要用各种各样的爱去填满,倘若父母们不曾填满,那他终其一生都会去惶惶寻找。
也许有的孩子会在寻找的过程中,慢慢自愈,但有些孩子,可能越走越远。
他们常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一.暴力倾向
《原生家庭生活指南》中有一句话:
“暴力犯的父母对他们做过什么,他们就会对受害者做什么。”
儿童村的负责人对采访的记者说:天天因为长期遭受暴力对待,他不会跟别的孩子相处,一言不合,就挥拳头,他觉得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那个人,父母的言行预告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从小在暴力中长大,就把暴力对待他人当作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前段时间,网红博主宇芽被男友家暴的视频刷爆全网。
据了解,他的男友沱沱就是在父亲的家暴中长大的,即使在网友愤慨和声讨声中,他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被家暴的人,心依旧在流血,他却怡然自得。
暴力就像刻在他骨子里一样,无论他交多少女朋友,无论多少人骂他,谴责他,他都不会觉得自己错。
二.心理问题
当看到天天说,即使妈妈打我,我也想妈妈时,除了心酸,更是为天天的心理健康担忧。
虽然孩子对母亲有本能的依赖,但如果在长期的被虐中产生心理依赖则是件更可怕的事。
凑佳苗在《为了N》中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个孩子,西崎真人。
他在儿时被母亲虐待,幼小的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合格的母亲。
他以为爱就是给你一顿饭之后扇你一耳光,跟你道过晚安后往你肚子上猛踹,亲过你的脸颊后扯着你的头发往墙上撞?
他在母亲的温柔与残忍之间生活着,渐渐地就把这种病态的情感称之为爱,并且怀念不已。
这种畸形的心理很容易发展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简单来说,就是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心理依赖,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更严重的是他们会把解救者当成敌人。
虽然天天还没有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但在未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三.性格问题
童年的不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微博下有一位网友评论说:
我小时候每天被我妈妈踢,有时候是我真的犯错,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被打,后来,我就特别害怕与人相处,变得越来越自闭,非常没有安全感,自卑,觉得自己不配被人爱。
身体上的伤害很容易康复,但心理上的伤害很难治愈。
日本导演北野武,童年生活在贫民窟,父亲暴戾母亲贪婪,这使得北野武的性格极其复杂,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如果童年痛苦,孩子很难获得幸福。
这世上,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即使有时父母总是让人失望,孩子对父母依旧充满了爱的希望。
这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血缘羁绊,是天性使然。
每个父母都应该珍惜这份依恋。
哈洛著名的恒河猴实验曾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让人们第一次明白了“依恋”是什么。
依恋不是“有奶便是娘”的生物学属性,而是后天习得的“我就是需要你温暖的怀抱。
只有父母和孩子彼此相爱,这份依恋才能永久存在。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温暖的怀抱。
每个孩子也都值得被父母温柔以待。
父子母女一场,请狠狠爱自己的孩子。
共勉!
本文转载自亲子学乐(kidsfund):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场景是家庭,最核心的关系是亲子。资深童书策划人/译者豆爸为您聚合积极主动、好玩创新的家教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