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陕汽公司首次在《军事科技》栏目中展示了由其研发的SX2550型10x10重型高机动军用卡车。虽然该车的尺寸非常庞大,但是其在节目中所展示出的高机动性和越障能力还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可调式独立油气悬挂的使用,令该车在通过复杂地形时,可以灵活根据地貌和障碍选用各种“姿势”,比如可俯仰,可左右倾斜,目的是使车体始终保持水平,也可像做俯卧撑一样调低贴地或者升高,方便通过隧道和河流。
图中就是可调式油气悬挂向右倾斜状态,它可以在车辆通过向左倾斜的路面时使用,这样就可以使车体尽可能的保持水平,稳定车辆的重心,防止翻车。油气悬挂与传统弹簧悬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弹性减震介质发生了改变,由常见的螺旋弹簧、钢板弹簧和扭杆弹簧变为了惰性气体,比如说氮气,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整个减震系统的重量,同时传力介质则变成了油液,这样就能够通过补油和排油的方式调整车身姿势,提高了车辆的复杂地形通过性。相比于传统的刚性悬挂来说,油气悬挂的减震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也就说在吸收和传递冲击时比较“软”,比较柔和,这样车辆在复杂路面行驶的过程中也就会非常柔顺,不仅乘坐舒适性会大大提高,而且速度和机动性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美国人曾经用改装的M60主战坦克做过油气悬挂和扭杆悬挂的对比试验,在同样的糟糕路面行驶时,使用油气悬挂的M60的平均速度比使用扭杆悬挂的M60高出了20多公里/小时,可以说是优势明显。
正是因为油气悬挂的独特优势,所以世界各汽车强国对它的研究都非常的重视,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不少使用该项技术的车辆和装甲装备,比如著名的瑞典S型无炮塔坦克,就是把油气悬挂与坦克战术结合的典型。而我国在这方面也是不甘落后的,早在建国后不久国内就展开了相应领域的研究,在1959年就由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做出了样品,并进行了装车试验,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属于早期探索和积累数据的阶段,样品也比较粗糙。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加工制造技术实在太落后,而油气悬挂对气缸和液压装置的密封性又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虽然国内开展研究很早,但是却一直无法做出成熟可用的产品,直到八九十年代,通过引进欧洲和美国的相应成品,再加上国内自己的研究和测绘,最终在21世纪头10年逐渐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开始铺开应用。而这实际上也是伴随国内机加工水平进步而出现的成果,有了制造基础和技术积累之后,突破也就是必然的了。
油气悬挂调高后,车辆涉水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目前国内应用了油气悬挂技术的装备型号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新一代猛士突击车、一汽的MV3中型卡车、陕汽的三代重型军卡,还有15式轻型坦克、03式伞兵战车、05式两栖突击车和红旗17自行防空导弹等。如此大面积的铺开使用,就表明了国内已经将该项技术完全白菜化了,所以陕汽在SX2550上使用油气悬挂,也算是常规操作了。而在在未来,我们还能在更多的型号上看到这项技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