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综合 苏重北
1946年到1958年间,美国在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核实验,打破了这片海上岛礁原本的宁静。当时,核试验给这个岛屿及其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这一伤害,一直持续至今。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上建造了一座类似“棺材”的圆顶巨型建筑,用于存放在该岛上进行核试验而留下的致命放射性残留物。然而,据雅虎新闻11月13日报道,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棺材”很有可能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使这些有毒的放射性物质泄露,给当地的生命带来威胁。
《洛杉矶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有害物质如果泄露出来,会杀死该海域内的海洋生物,同时还会损害当地民众的健康。
然而,《卫报》援引2013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的报告称,这些致命的放射性物质当时或许已经从“棺材”当中渗漏出来了。报告还建议说,应立即对这一混凝土建筑进行“紧急修复”,来防止雨水从建筑顶部渗入,并以此减轻会给当地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
但是,美国对此却无动于衷。而马绍尔群岛政府因为缺少资金加固这座建筑,只能任由其遭受台风雨水和不断上涨的海水的威胁。
除了不管这个“棺材”的“质量问题”以外,美国还拒绝为当年在该地进行核试验而给当地民众和财产造成的伤害买单。《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当年美国的核试验造成该地大量人口死亡,同时还有多座岛屿被毁。于是,美国在1988年被判给马绍尔群岛政府赔偿1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53亿),然而美国迄今为止仅仅支付了3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00万)。
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建造在马绍尔群岛上的这个“棺材”附近的核辐射强度,已经可以“比肩”当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的水平了。
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断加深,这个“棺材”可能会给当地带来更多持久性的破坏和伤害,美国作为直接的负责人,却一点责任也不负,会不会有一点觉得良心不安呢?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