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晚上,我在厨房洗碗,看着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先生,实在没忍住:“提前一个星期就跟你说了,圣诞节要到了。让你给家里放棵圣诞树,树下放点礼物盒,盒里放点给我的礼物,你看看你,什么表示都没有!”
先生“噗嗤”笑出声来……
结婚十年,一直没有互送礼物的习惯,想要什么就去买,简单直接。只是偶尔也会被潮流的观念影响,生活不是需要仪式感吗?
看着我的异常反应,他起身不知从哪摸出了一把梳子,看起来精致却再普通不过。
这是从哪搞来敷衍我的?
先生似乎有所准备:“你知道男子给女子送梳子的寓意吗?”
他娓娓道来:“旧时的中国,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备送梳子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顺利平安的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
这段话一说,这把再普通不过的梳子顿时变的沉甸甸的,此时,作为一名讲情调、有格调的女子,我只能满脸堆笑,装作心满意足的接过礼物。
心想的都是:是谁?究竟是谁,给梳子安了这么个格调?
首先,是一个有爱的故事:
相传上古文明时代,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有一名妃子叫方雷氏,她所掌管的王宫里的二十多位女子,经常蓬头乱发,一遇到重大节日的时候,她就召集这些女子,用自己的手指逐个将她们的蓬发捋顺,时常捋破手指。
一次,方雷氏无意中用鱼骨梳理长发,蓬发被梳的整整齐齐。于是她把鱼骨折成短节,发给王宫里的女子,教她们如何梳理头发。结果有的鱼骨被折断了,有的人被鱼刺扎到了。
用什么东西能代替鱼骨呢?
方雷氏找到了专门给轩辕黄帝做木工的睡儿,让睡儿依照鱼骨的样子,做一把木头鱼骨。
可是,等睡儿把做好的木头鱼骨拿出来时,方雷氏笑了起来。
要说这睡儿也是个要强的个性,他连夜开工改进,第二天一早,就拿出了一把像样的梳子,大家对这把梳子爱不释手。后来甚至将军、战士们都用它盘梳起利落的发髻,以利于出征打仗。
接下来,是一个带血的故事:
但太不凑巧,战争爆了。赫廉当了俘虏。但他仍在琢磨梳子,经常偷偷地敲打。监工看到后上报黄帝,说他私造怪物,图谋不轨。黄帝大怒,将赫廉打入死牢。
看守死牢的皇甫原来也是工匠。他同情赫廉,在他的帮助下,赫廉赶制了一把黄杨木梳。皇甫冒着生命危险,把梳子送给了炎帝的妻子。这位娘娘用梳子打扮了一番,黄帝发现妻子竟如此美丽,便对这把小小的梳子着了迷。下令立即释放赫廉并重赏他,但可惜的是,此时赫廉已被处斩。
但太不凑巧,战争爆了。赫廉当了俘虏。但他仍在琢磨梳子,经常偷偷地敲打。监工看到后上报黄帝,说他私造怪物,图谋不轨。黄帝大怒,将赫廉打入死牢。
看守死牢的皇甫原来也是工匠。他同情赫廉,在他的帮助下,赫廉赶制了一把黄杨木梳。皇甫冒着生命危险,把梳子送给了炎帝的妻子。这位娘娘用梳子打扮了一番,黄帝发现妻子竟如此美丽,便对这把小小的梳子着了迷。下令立即释放赫廉并重赏他,但可惜的是,此时赫廉已被处斩。
这俩故事有血有泪,却与浪漫和爱情实不相干,想来是后世人一次次勾连,将更多的寓意注入小小的梳子,让男子多了与女子说话和表达情谊的机会。
但梳子真的烙上了炎黄时期出品的印记吗?这些传说已经无法考证,不过,在我们南京,有一件更早的,来自5000年前的文物,也与梳子有关。
它就是玉梳背饰件,来了解一下
欢迎关注南京广播电视台《国宝在金陵》。
首播时间:12月29日(周日)19:53教科频道
高清播出时间:12月30、31日17:15,25日22:22新闻综合频道
牛咔视频连接:《借一双“慧眼”——南京昝庙兽面纹玉梳背饰件》
抖音、快手关注 “南京广播电视台”同步收看。
编辑:小丽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