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已有人上当被骗10万元,“双11”后要小心这些网上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35
导读

不法分子冒充网店客服,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消费者电话号码、收货地址等购物信息,随后以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帮消费者申请双倍退款等理由,一步步诱骗消费者到网络小额贷款软件申请贷款,或利用短信、验证码等进行转账操作,消…

“双11”购物节“买买买”以后,不少市民的快递已经发货甚至已经到货了,骗子们也开始了“双11”诈骗季。记者了解到,“双11”过后是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的高发期,不法分子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受骗可能性高,潜在受害人多。对此,我市公安部门结合以往“双11”后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情况,总结出相关网购交易诈骗套路,提醒广大市民重视,谨防上当。

记者从梅州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11月12日14时左右,梅县区的郑女士接到了自称是某网购平台员工的电话,对方称因操作失误帮郑女士开通了VIP需要取消,让郑女士通过手机银行转账,郑女士因此被骗了10万元。发现自己被骗后,郑女士马上报了警,市反诈中心在当晚8时15分左右接到了梅县区宝华派出所的止付申请,立即对该账户进行了系统止付,案件在进一步核查。

无独有偶,11月11日17时事主邱女士报称,其在当天16时接到对方电话冒充淘宝客服,称其在网上购买的纸尿裤有质量问题,以退款名义要求其转账到指定账户,共被骗4万元。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诸如冒充客服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生在购物后的3至5天。不法分子冒充网店客服,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消费者电话号码、收货地址等购物信息,随后以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帮消费者申请双倍退款等理由,一步步诱骗消费者到网络小额贷款软件申请贷款,或利用短信、验证码等进行转账操作,消费者在未觉察的时候,便将银行卡信息等告知骗子,从而被转账诈骗。

警方提醒,市民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当提高警惕。退货退款一般都是由买家发起,卖家如主动联系,并声称可双倍退款或高额赔款的,可以认定为诈骗。退货退款是在官方平台简单点击操作即可,货款会按买家的支付方式原路退回,如果有人要求添加微信并离开原交易平台操作的,应当警惕。此外,以“刷流水”、“提升信用”等理由要求买家从支付宝“借呗”、美团“借钱”、京东“白条”、360“借条”等各大平台贷款并转账的,则可认定是诈骗。骗子的套路各式各样,但最终目的都是诈骗钱财。因此,当涉及钱财问题时,市民需保持万分警惕,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报警,并注意保存证据。

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梅公宣

来源:梅州日报民生一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