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诗意的宇宙| 万物发明指南 | 我包罗万象 | ……
这是小蜗安利的427篇书单
小蜗很喜欢看知识科普类的书,不断挖到冷门有趣的知识,快乐无比!
每一页都是知识点,不知不觉中拓宽视野,过去的一小时收获满满!
5本好书,迅速激发你的求知欲,内容更是让你瞬间涨知识。
1
文科生也能看懂的物理学小书
很薄的一小册,诗意的名字,清晰的逻辑,简洁的话语,兼顾知识的丰富性,描述的生动性,理解的递进性。无论从塑造宇宙观还是改造宇宙观的角度来看,本书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读者 心润
作为文科生,小蜗对物理是退后三步的,因为那些专业书籍,实在是看不下去。
但这本书真的是零门槛,里面一个公式也没有,一口气就读完了。
作者克莱因是物理学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物理学家,他的这本小书简直是写给宇宙的一封情书。
小蜗认真记住了书中描写光的那段话——“这就是光子的痕迹,它使我们得以存在,赠予我们日与夜,带来潋滟水光、皑皑白雪、皎皎月光,以及缤纷的肥皂泡和彩虹、冬夜里摇曳的烛光”。
此外,在他笔下,暗物质、量子纠缠这些专业术语都变得通俗易懂,物理学的划时代发现和重大进展你都可以轻松看明白!
打开这本书,走进一个光怪陆离、远超想象的物理世界,在你心中的是辽阔宇宙,生活中的小烦恼还算什么呢?
2
拖延症的你还可以抢救一下
童鞋怎么说:
听原样几年了,刚听说出书了,赶紧抢了一本签名版!书不负众望,对以往的节目做了整理,既是正经的科普读物,又是一本笑点百出的书。果断五星!
@读者 苦思冥想的帕普
人的好奇心太强了,不但想认识宇宙,也好奇人类文明的历史,更是对一些文化冷知识很感兴趣
而对人类自身呢,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本书关注的就是一大堆关于我们自己的“为什么”。
或许你好奇过:
为什么打哈欠很容易被传染?
耳朵可以听到声音,那它也能发出声音吗?
林黛玉说要还泪,但人的眼泪真的会哭干吗?
当然,它也没忘记回答书名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这么臭。但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小问题。
不过小蜗最关心的问题是拖延症,这里列出了六种类型,如果你也是患者,请对号入座。
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方法,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小蜗决定要去尝试一下了!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人体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神奇。
3
如何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宰?
欣赏完宇宙,我们可以把范围缩小,来看看人类文明。这本书的名字太霸气,小蜗成功被它吸引了。
脑洞非常大,幽默得我几次笑出猪叫。看个开头就能惊艳。除了教你怎么造东西,还有怎么发明一些抽象的东西数字语言啥的,总之是非常涨知识了。
@读者 尹豆
试想未来的某一天,你乘着时光机在旅行,但机器出故障了,你掉落在一个陌生的时代,此时你该怎么办?
这本书上来就献上了一个流程图,让你可以快速判断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之后呢,则是更具实用型的生存指南了。
比如你刚好回到了智人才会说话的时代,作为穿越小说主角的你就可以自创语言,发明各种你喜欢的东西,以你之名,再塑文明了!
只要按照这本书写的来,你的生活一定很滋润,而且你将成为那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并永远被铭记的人。
如果说《人类简史》讨论的是智人如何从众多人种里脱颖而出,这本书就是用深入其境的方式介绍了人类如何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的,实在是有料又好玩,难怪成为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8年年度之书。
4
比科幻小说还好看的真实故事
童鞋怎么说:
几乎每个故事都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想象力,虽然结局并不一定令人满意,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人类对未知和已知世界的理解与征服。
@读者 北风
这本书实在是脑洞大开,里面的101个故事看起来全都像天方夜谭。但是,这些居然都是真实发生了的!
在90分钟时间里,美国的帝国大厦曾经被偷走;有人跳楼自杀,却被一阵风拯救了;中情局的一只猫差点成为了最优秀的“冷战”间谍……
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神奇的脑洞和一些冷知识,真的比科幻小说还精彩。
每个故事之后,还附上了一个延伸阅读,所以你可以更好理解这些离奇故事背后的任性真相。
本书作者刘易斯是芝麻街工作室的新媒体主任,很擅长讲故事,他还有一本书也值得一看:
5
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不孤独
童鞋怎么说:
很少有这样系统介绍微生物的科普书了,如果试着去想象周围的微生物,想象自己体内的微生物,那每个“我”都是一个“包罗万象,万象更新”的我,其他生物也都是如此,甚至有更多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的存在。
@读者 茱萝纪
要想了解我们自己,内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而在你的体内,微生物才是绝对的主角。
所以,在整个生命历程里,你从来都不孤单,因为有众多微生物界的小伙伴一直都在。
这本书的标题来自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试想,从微生物的视角来看,每个人可不都是包罗万象的嘛。
而且,每个人每小时大约会喷出3700万个细菌,这意味着微生物不只是待在体内,它们也会忍不住到我们外面溜达一下。
但是,你要小心,这些小家伙的每一次进出都会影响你的健康……
作者埃德·杨是美国最著名的科学传播者,他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创作的这本科普图书更是被比尔·盖茨夸赞说达到了科学报道的绝佳水准。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请打开这本书,换个角度去重新认识你自己和这个世界。
大家还看过什么有趣的科普类图书吗?咱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