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士透露,23560型舰方案“几乎是颠覆性的”,几乎所有战技指标都接近美国巡洋舰的水平,例如全舰预计满载排水量1.2万吨,突出反导、对陆攻击能力,可支援濒海作战部队,同时延伸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覆盖范围。USC总经理罗曼·特罗岑科表示,新驱逐舰之所以把满载排水量拉高到万吨级,几乎是俄军现役1164型巡洋舰的水平,反映出军方对于远洋作战平台的急切需求,“只有大船才能保证搭载更多的装备,同时为后续性能升级预留了冗余度。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像美国那样遍布世界的海外补给基地,因此新驱逐舰必须有更强的海上自持能力,所有能带的东西都得带上,这是没办法的事”。
也正因为需要远洋续航力,新驱逐舰极有可能采用核动力装置,使其对燃料补给的依赖度减到最低,不过这对舰艇成本构成巨大挑战,除非俄海军大批量采购,否则新驱逐舰的命运就有可能“晦暗不明”。曾参与俄海军现役956型驱逐舰建造的退休工程师奥列格·瓦西里耶夫表示,过去因为舰艇造价太高导致军方弃购的悲剧实在太多了,供应商和军队应该在项目启动作好细致沟通工作,“毕竟等到军舰开造时再商量修改,可就来不及了”。瓦西里耶夫透露,23560型舰的核动力装置只具有续航力无限的燃料优势,但存在其他一些限制,包括给养、舰员疲劳度,技术装备连续安全工作时间,这些限制使战舰只有2~3个月的自持力。但考虑到23560型舰多数时候不是单舰行动,而是在战术编队或由其他非核动力舰艇组成的作战编队的编成中行动,相应地,23560型舰的自持力与整个编队相同。
当然“甘蔗没有两头甜”,在受到战损的情况下,核动力战舰的构造稳定性也值得怀疑。23560型舰的舰体尺度不允许建立像美国航母那样可靠的核反应堆防护系统,重300~500千克的现代化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能够摧毁反应堆或至少破坏第一回路的密封,这将导致战舰受到放射性污染并由此带来各种后果。这一因素会削弱23560型舰的作战稳定性。这就涉及23560型舰恢复工作的问题——必须消除舰体的放射性污染,其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可能显著高于修理。同时,核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包括其工作所必需的淡化设备)是相同功率的燃气轮机的1.5~2倍,而且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这样,从作战必要性的角度看,核动力装置对23560型舰来说又是“难以承受之重”,看来俄海军必须做好相应心理准备。
打击效能空前
根据作战运用,23560型舰将加入航母战斗群,确保“核心”航母乃至战略前出的核潜艇的防御,参与导弹粉碎敌海空兵力集群的行动,另外还承担用常规远程巡航导弹摧毁敌岸上重要设施的任务。
从俄媒体提供的有限信息看,23560型舰对空防御主要依靠“棱堡-涂金胶料”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以及“铠甲”M近程弹炮综合防空系统、“白嘴鸦”激光干扰系统。考虑到“潜在敌”的水面打击群舰艇导弹储量,每艘23560型舰上的中远程舰空导弹的总数不少于160枚,近程防空武器确保摧毁不少于3~4件突破中远程防御的空袭兵器。
“棱堡-涂金胶料”实际是个模块化综合防空系统,由陆基S-400防空系统衍生而来,配置72-96单元的垂直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可装填一枚大型远程舰空导弹或3~4枚小型中程舰空导弹,彻底改变过去俄防空系统各型导弹各自使用、互不兼容的硬件状况,而且“棱堡-涂金胶料”系统采用统一发射控制程序、作战控制显示台,可根据任务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导弹。作为“棱堡-涂金胶料”的帮手,“铠甲”M和“白嘴鸦”负责最后环节的“补充拦截”,前者依靠高射速机关炮和近程导弹形成4 000~12 000米的火力毁伤地带,后者能射出让战机飞行员暂时致盲的耀眼闪光,还能使敌方夜视设备、瞄准具、望远镜和激光测距仪等光电仪器丧失功能,从而保护军舰安全,“干扰系统的强光源可影响敌方武器观察、控制和制导设备(使用红外光和紫外光),干扰射线的发射时间和强度以1.5~2秒的间隔随机变动。在此期间,战舰本身可使用自己的光学设备和武器系统。‘白嘴鸦’的操作台是防护型笔记本电脑,能确保干扰系统与战舰其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控系统)同步工作”。
为了给防空武器的使用提供信息保障,需要雷达能够探测和跟踪各种空中目标。23560型舰拥有一体化相控阵雷达和统一作战信息管理系统,对飞机的探测距离不小于500千米,对反舰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00~150千米,同时跟踪的目标数量不少于300个。
与此同时,23560型舰在舰艏甲板处设置不少于16个单元的垂直发射单元,可混合装填发射“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口径”NK攻陆巡航导弹以及91RE2反潜导弹,作战灵活性与美国MK41垂直发射系统有得一拼。除上述导弹,新型驱逐舰还装备一门A-192型130毫米舰炮高平两用主炮,与之配套的还有5P-10E“美洲狮”雷达火控系统,主炮炮塔采用隐形设计,由多边形构成,可有效减小舰炮的雷达反射截面。炮管采用水冷,炮塔下部设有主、副弹舱,其可存放200余发弹药,火炮俯仰范围-15~+80度,火炮最大射程为39千米,最大射高10 000米,射速为40发/分,炮口初速900米/秒,炮弹为穿甲爆破弹和装近炸引信的杀伤爆破弹,火炮即可全自动、半自动及全手动射击。全炮配有自动控制与监视系统,能选择弹药,连续诊断和计算射击修正量,可发射带触发引信的高爆弹、带电子引信的防空炮弹和教练弹等,使用俄罗斯新型增程制导弹药时,该炮射程可达120千米,从而使新驱逐舰具有更强的水面战和对岸火力支援能力。该舰还将配署两架直升机。从已知的情况中,可以得出结论:23560型舰是世界同级别军舰中威力最强的一款。
经济基础决定“壁垒”前途
回顾历史,俄罗斯从来不缺世界一流的海军舰艇设计团队,但真正伟大的战舰首先由国家财政经费和造船工业的生产能力所决定。
俄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曾推出一个数学模型,谈到未来俄海军水面舰和潜艇吨位的合理配比是水面舰总吨位约100万吨,潜艇总吨位约为40万吨(可涵盖16艘战略导弹核潜艇、32艘多用途核潜艇、24艘柴电潜艇),用于建造这些舰艇的总费用投入强度,要比美国1968~1998年的平均海军资金投入强度低60%,考虑到俄美在工业和资源潜力方面的比例相差倍数与之相当,对俄罗斯来说,建立和保持该方案的海军力量是现实的(当然是在克服危机的情况下)。
如果假定航母和23560型一类舰队型水面战舰的设计服役期各为50年,航母建造周期为5年,舰队型水面舰艇为3年,则航母对舰队型水面战舰的价格比为1:0.25。可以估计,在一家造船厂连续建造6艘航母(以每隔三年开工一艘的进度),在相同时间内,就需要安排别的造船厂完成12艘23560型舰。考虑到俄海军力量目前仅有一艘航母,而巡洋舰、驱逐舰和大型反潜舰累计不到30艘,对俄海军力量而言,最优先的规划应是建造新航母,而在建造航母的首舰期间,可以用较慢的进度实施23560型舰的建造,届时航母与远洋驱逐舰能够同步形成战斗力。至于谁能成为建造厂,俄罗斯媒体普遍预期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机械厂建造航母,加里宁格勒的琥珀造船厂或者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23560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