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国际无人机竞速联盟在无锡成立
9月5日,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国际无人机竞速联盟在江苏无锡宣告成立。来自土耳其、乌克兰、俄罗斯、荷兰、芬兰、澳洲、哥伦比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国内几十家无人机组织、行业协会的代表,中国各级政府的来宾及多家媒体共同见证。说起无人机竞速赛事的起源,行业公认的是2014年,美国加州一群爱好者组建了“FPV(第一人称视角设备)探险者和竞技者”,同年秋,欧洲无人机兴趣团体Airgonay发布的FPV视频展示了无人机在法国一个森林中以将近70英里的时速穿梭的惊险镜头,在网上名噪一时。穿越机更为神秘抑或说小众,但却是无人机产业支柱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一起关注。
无人机是什么?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2018年9月份,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HSC)第62次会议决定,将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照相机。
由于速度极快,无人机竞速也被称为“空中F1”,而FPV(第一人称视角)系统的存在,允许飞手和观众通过无人机镜头实时观看飞行竞速过程,体验坐在驾驶舱内的感觉。戴上从飞行的无人机视角传输视频的头戴式显示器后,有飞手将其形容为“灵魂出窍”,刺激程度不亚于赛车。
穿越机又是什么
无人机竞速运动是近年新兴的科技运动,与电子竞技、机器人格斗一起,并称三大“智能科技运动”。
与常见的摄影无人机不同,竞速用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230公里,从1公里到100公里的加速不到两秒。技术上涉及空气动力、软件、电子工程等学科,对飞手的临场反应与操控技巧要求极高
FPV,就是First Person View(第一人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把摄像头放在遥控模型上,实时在眼镜或者屏幕上看到摄像头的动态。FPV可以放在车模上,可以放在船模上,可以放在你家狗背上,也可以绑在老鹰脑袋上,这都叫FPV。但是FPV和穿越机的结合是目前最抓眼球的匹配,也是目前比较成熟且运用时间长的,所以一般说到FPV,就会涉及到穿越机。
激烈竞速中,“炸机(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故障等因素导致无人机不正常坠地)”并不鲜见。无人机竞速除了比赛完成难度颇大以外,观看上也存在问题:无人机太小,外型也很相似,跟踪他们的移动甚至搞清楚是谁赢了,都不太容易。在专业的比赛中,无人机通常会在机身尾部或者机臂上装LED灯,方便观众区分。
穿越机属于高竞速,续航时间较短的小型无人机,通常玩家们喜欢自己买配件组装,穿越机的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120km/h-170km/h,有些达人可让无人机的速度更快。缺点在于时速太快稍不留神就容易炸机。
无人机和穿越机的区别
1、穿越机本身一般是不能拍照和录像的,摄像头仅仅用来传画面给眼镜,偶尔有摄像头或图传能插sd卡录像,但一般绑个gopro录高清。
2、穿越机没有云台,摄像头是超广角,角度定死,画面没有机械和数字防抖,飞机怎么滚,你眼睛跟着怎么滚,刚开始有点晕,习惯就好了(真的能习惯)
3、穿越机不能一键返航,不能自动降落,不能定点巡航,不能自动悬停,一般没有GPS,除了“自稳模式”(自动水平),一切跟“自动”有关系的,都没有。
4、不能在人多的地方玩,这点切记切记再切记。
为什么穿越机很难?
第一个难的,理解穿越机各个部件间的工作逻辑关系,也就是遥控、电机、电调、分电板、飞控、图传、摄像头、接收机、眼镜都是怎么连起来的(请注意,就这几样,没必要看别的东西),各自都是干嘛的,这一点对起飞第一架飞机没啥太大用处,但是对后期装机和修理有着巨大帮助。
第二个难的,是飞手动模式。穿越机主要有两种飞行模式,一种叫自稳,可以理解为飞机能自动调水平,一种是手动,可以理解为各种姿态都得自己通过打杆进行机动。一定一定不要在自稳上浪费时间。我个人一点航模操作基础都没有,花了足足十多个小时才学会在模拟器里开手动模式。
第三个难的,是地面站调参。飞机几乎所有参数设置都保存在飞控这个板子里,但是这货没屏幕,只能通过一根usb线连电脑,用一个叫Betaflight或者Cleanflight的软件起飞前在地面上进行调整,故称地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