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承载着父母的目送,代代清华学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摇曳水木清华。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近日,“清华招生”陆续推出“亲友经验谈”专栏,让我们一起学习清华亲友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心得。
学生信息:王泽宇,清华大学2019级计算机系学生
似乎是转眼之间,孩子上大学就已经四个月了,这是她从小就向往的大学。从刚开学时我们的思念和期盼(周末不回家)、焦虑(能否应对住校的学习与生活),到今天的习以为常甚至欣慰。我在各个交流群中看到了很多家长的不放手,也理解很多家长的心心念念,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教育理念、心路历程。 大致可以借用“信达”二字来概括。
“信”
“信”一直贯彻在我们对女儿的教育中,小学、中学、大学一贯如此。
这种信首先体现在对孩子智商、学习能力的信任上。从小我们就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但不等于我们不管她的学习。小时候是寓教于乐,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她看到身边就有榜样,让她切实体会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习以为然。 持久的学习能力、愉悦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从小学起,我就几乎没在她的作业本上签过字(抱歉对不住老师),高中时,我们也是这样的心态,无条件信任她的智商,不去过多干预她的学习,鼓励她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应对人生的最重要挑战之高考。当然,默默地关注还是非常必要的。
上大学之后,进入计算机系,那么多的状元、天才济济一堂,进入清华大学只能说明过去的成功,未来的成就还要靠不断的学习、继续努力才能取得,此时对她的信任(当然不是盲目地)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初入大学,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允许她花一点时间去探索、适应万紫千红的世界,这也是“信”。当然,我们也非常信任、感谢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我们尊重所有的老师和学校!
“信”还体现在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从小,她就看到东大操场上“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再加上我们时时刻意地引导, “我要做得更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话出自孩子之口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祖辈传下来的话,于己、于人、于学习、于工作都有益,我也送给了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大同目标吧!
“达”
尽管不设目标,也无意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多么优秀,但是不管她将来从事何种工作,与未来的家人、朋友、社会相处,她都应该具有“达”的理念,践行“达”的做法。所以“达”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理念之一。小处言,为人宽容、友爱乐观、通晓事理,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大处看,眼界宽广、大公无私、兼济天下。如果孩子能够三观端正、通晓事理、豁达宽容、宽以待人,你在欣赏她人生路上艳阳高照的同时,还需要替她担心风风雨雨吗?岂不也是我们未来的福气?于己、于家、于国莫不如此!
“开启新篇章”
孩子已经上了大学,还是清华大学,所以,放手吧,让她自由去飞(当然要有隐形的遥控线)。不要再去替她操心“今天有没有吃水果”、“今天有没有锻炼身体”、“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等等。 交给清华大学,交给孩子自己,她知道怎么做。要告诉孩子,“我们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足矣!清华大学,你的孩子会为你为自己展示灿烂的明天。我们的新篇章也已经开启!
信达人生,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
图文 | 王泽宇妈妈
封图 | 寇纪美
编辑 | 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