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专栏】
情绪失控的父母,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原创作者|一鸣
01
情绪失控的父母太可怕了
家长朋友们,你有没有在心情不好时对孩子发过火?
我想,很多人都曾在无意间让孩子做了自己的出气筒。
近日,微博上的一条新闻让人唏嘘不已。
在广东罗一小区电梯内,有一位妈妈对一个小男孩拳打脚踢。
视频中,那位妈妈看样子快气死了,她抬手狂扇孩子的头部,孩子抱住头蜷缩在电梯的角落不敢动弹。
可能打孩子太用力,妈妈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她叉着腰,开始大声斥责孩子。
没曾想,稍微喘息之后,又继续疯狂地踢踹孩子的胸部和腹部。
已经到了自家的楼层,本想着这位妈妈会就此住手。但她仍然不依不饶,出了电梯口,又飞起一脚踢向孩子。
孩子回到家里会不会遭到更严重的毒打?想想就让人揪心。
视频里,孩子被爆打一分钟,一共被踹了7脚,作为一个成年人,隔着屏幕都觉得疼。
对于一个孩子,他的痛苦可想而知。
据知情人士说,只因孩子在同学家玩耍,中午不愿意回家吃饭。
我真想说,情绪失控的父母太可怕了!
虽然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但父母因情绪失控,伤害孩子的事情在生活中屡屡发生。
今年的6月份,在四川达州,一位爸爸因为和父母发生口角,气愤之余,将自己年仅1岁的儿子从6楼窗口跑了出去,孩子当场毙命。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7岁女童郭某萱,因吃饭习惯让母亲不满,被母亲叫到卧室殴打致死。
其实,这一桩桩让人心痛的案例都来源于父母的情绪失控。
情绪是心魔,尤其是父母情绪不稳定,注定会是孩子躲不开的灾难。
大人面前,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父母一旦情绪不稳定,他们往往会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一顿毒打怒骂。
所以,面对情绪失控的父母,他们大多会比较敏感。
而这样的敏感会一直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伴随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人生。
02
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父母总是情绪失控,对孩子哪些影响?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曾经想过自杀、敏感多疑、经常压抑自己、甚至心理扭曲……
相反,能够合理表达情绪的父母,孩子身心也会更加健康,未来的人生也就更有希望。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托尼克曾做过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静止脸实验,它验证了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刚开始,妈妈坐下,和孩子打招呼,孩子也给妈妈积极回应。孩子随便指不同的地方,妈妈顺着看,给他鼓励,和他交流。
妈妈用不同的表情变化配合孩子的意图,孩子显得非常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不对孩子做任何反馈,面无表情,孩子发现了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的注意。
孩子继续尝试让妈妈与自己互动,他使出吃奶的劲让妈妈有所回应。他对着妈妈笑,指向远方。
之前妈妈都会顺着手指看,但是这次,妈妈仍然面无表情。
不到两分钟,孩子没有得到正常反馈,表现出了负面情绪,转身到处看,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大哭。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父母那张带着情绪失控的脸,就如魔鬼附体,阴影直接照进孩子幼小的心田,让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而父母如果能控制好自己情绪,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03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1)告诉自己在情绪爆发前暂停
周日早上,闺蜜被儿子气哭了。
起因很简单,就是刷碗这样一件小事。
周六半夜,儿子饿了,自己煮了泡面,但没有把碗刷干净。周日早上,妈妈准备盛粥时,看到了那个油腻腻的碗,就让儿子刷干净。
“哎呀,看你连个碗都刷不干净!都和你说过多少次了!”
屋里正在读书的儿子顿时火了,觉得妈妈成心找茬。
母子二人话赶话,吵得不可开交。
妈妈一怒之下,说了好多不中听的话,比如儿子的成绩、坏习惯。儿子听了之后,气得大哭,指责她是“神经病”。
“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真是白养这儿子了,竟然这样和我说话!”闺蜜眼里噙着泪说。
其实,孩子倔脾气上来了,我们可以说:“现在不是对话的好时机,冷静了再来谈吧。”
胡适先生曾说过: “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很多亲子之间的冲突,其实仔细想想都已经不是对与错的较量,而是情绪的较量。
父母拼命想维护自己的权威,证明是孩子错了;要知道孩子也是很有自尊的,他也不想承认,即使嘴上说错了,却只是为了压制内心的怨气。
学习育儿,不是为了调教孩子,更不是控制孩子,在情绪即将爆发时,一定想办法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2)允许孩子犯错,学会平和宽容
有位网友讲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儿子5岁,爱抠鼻屎这个习惯真的愁坏了她。
抠的鼻血留枕头上是常有之事,之前提醒过几次发现一点效果没有,总觉得孩子没长记性。
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她开始每见一次怒吵一次,可孩子有一天却无奈的跟她说:妈妈,我其实知道抠鼻屎不对,但我忍不住呀……一句忍不住提醒了她。
她有撕嘴唇皮的习惯,自己也是忍不住,大人自己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凭什么对孩子那么严厉呢?
她从大声斥责变为温柔提醒,孩子的坏毛病竟然不知不觉中改掉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 “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自由,本质上就是在教会孩子宽容。”
孩子出现问题,如果对孩子的错误一味批评,除了给他们造成犯错就是自己不好的心理负担外,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在鼓励和宽容中,孩子才能毫无负担地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也会从容自信地走好以后的路。
(3)发泄情绪之后,父母也要懂得认错
电视剧《小欢喜》中有一个片段印象非常深刻。
由于杨杨在学校开法拉利事件,他爸爸让儿子写封道歉信反思一下自己,却万万没想到儿子竟然写了讨伐自己的道歉信,并朗读。
季胜利试图阻止儿子不要再念了,但儿子却对父亲反唇相讥。
季胜利瞬间觉得脸上挂不住,抬手给了儿子一个响亮耳光。
他大发雷霆后进行了深刻反思,相比面子来说,一家人团圆才是最重要的事。
于是他当着大家的面,向儿子鞠躬道歉:“昨天我不应该打你。”
而杨杨蒙住了毛巾,轻声啜泣。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没有完美的孩子,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没有认错的态度。
一个不懂得反思自身问题而放下身段向孩子说对不起的父母,不可能养育出幸福健康的孩子。
而在诚恳道歉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充满善良和温暖,因为他们得到了正确的引领,获得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但别让无辜的孩子成为你自己的出气筒。
愿我们能用稳定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播下良好心态的种子。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温暖,也能为他人传递美好。
(本文为一鸣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