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乐手到底要花多少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4
导读

以小提琴为例,它的尺寸就多达10种,等到已经能固定用4/4的标准尺寸了,根据自身情况,再考虑换一把上乘(音质出色,做工考究,或许有升值空间)的乐器,一般3k~8w不等(弓可以另配,有的时候5位数的琴,另…

学音乐的多,职业乐手少

音乐家更是凤毛麟角

培养一个乐手不容易

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

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到底要花多少钱?

01

有形投资

学费

老师的背景资历和授课模式决定着每节课学费的起步价是多少。排名最高的3所音乐学院>地方性音乐院校>综合大学的音乐学院。随着难度愈加深入每节课的学费也会继续往上走,一般一节课30/45分钟在300元起到上千不等,一周1-2次。加上名师不一定在本地,课时也会调整,来往的路费课费和时间成本,自个算吧。当然这些都是考上音乐类院校前(可以从附小前开始算)的投资。

乐器

以小提琴为例,它的尺寸就多达10种,等到已经能固定用4/4的标准尺寸了,根据自身情况,再考虑换一把上乘(音质出色,做工考究,或许有升值空间)的乐器,一般3k~8w不等(弓可以另配,有的时候5位数的琴,另配的弓也要4位数)。

随着职业生涯的再发展,问世200多年的琴值得考虑且没有300多年的贵的离谱。此外适用于所有乐器的观点是:新琴的综合实力就比旧琴差?倒也不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制琴师的新琴可能非常好且价格也很让人心动。另外,如果你能通过其他渠道借到一把名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乐谱

抛开那些基础乐谱外,一些比较稀有的欧洲乐谱或单独出版的作品,为更高级别的比赛而需要的谱子,或者是欧美新发行的乐谱,都需要购买。

不过这个时候,有个好老师就能省下大部分的开销,老师自己整理的教材,以及自己收藏的资源,或者在多方比较下仔细挑出适合的版本,都能帮助大家少走冤枉路。

保险

这里指的是乐器的保险,国外会普遍些。如果已经买过一切财产保险,那就不用太过担心。如果没有,可以联系专业的乐器保险公司,他们能非常好的理解你的担忧(很多普通保险公司都不明白)。

如果你在国外念书,Allianz 或 Endsleigh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避免乐器 在学校被盗或损坏时的手足无措。每年的保险费依据你买的保额为准。

保养

保养总是个费时的事。不同乐器的保养也天差地别。比如钢琴:从调音,到各个构建的稳定性(使它们受力更均衡),到整理(通过阶段性的调整,使9000多个零件恢复到应有的状态),再到整音(调节音色),需要花费数个小时。一次调律的价格也随着上次调律的间隔和钢琴的外形以及调律师的资历而浮动,几百到上千都有。

02

无形投资

练习时间

在没课的前提下,专业的学生真的可以除吃饭睡觉都在练琴,一天累计8小时绝对不为过,一抬头才发现天黑是真事。令人沮丧的是,有些时候,如果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这些时间很有可能白费。

实践演出

除了常规的练习外,实践演出往往需要兼顾,加入一个组合或得到机会进入乐团,或者被选为某场音乐会的演奏者,一些重大的活动,或者和老师一起上音乐会,或者参加比赛,改编曲子。如果学校或者老师能提供一些平台,能减轻不少其他的压力。

留学深造

除了中国民族音乐,其他的音乐体系大多源自国外,所以对专业乐手来说,去发源地深造能更加理解音乐的本质。英国、德奥还是美国?私立还是公立?专业类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学费生活费先搁一边的,如何准备?老师如何?有多少机会?都是需要综合衡量的问题。

这样看来, 每个职业乐手的背后

不是天赋秉异有着各种奖金减免

就是百万富豪了

但是摸着良心讲

想培养出其他领域的人才

难道就不要这么多的投入吗?

当然, 同等的投入

我们想要 更高的教育质量

成立5周年的 上海乐队学院

了解一下

01

上海乐队学院是?

上海乐队学院由纽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两团一院”跨洲联手创办,面向全球招生,旨在为有志于乐团事业的青年演奏家构建一个国际化的演奏和实践平台,培养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演奏人才。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将设为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与实践基地。现任院长是余隆先生。

02

“候鸟式”的“上海模式”?

中国人喜欢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自己的工作。2014年9月创办至今,上海乐队学院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堪称辉煌,在职业乐队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它创造的“上海模式”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旗帜鲜明。

这个“上海模式”,如今已被国内甚至澳大利亚广泛关注,“ 如何让乐团和学校真正联动?这些乐团都特意派人来上海考察我们的模式。 ”12月23日,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何大耿告诉记者。

2014年9月正式开学的上海乐队学院,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三方机构共同发起创办。纽约爱乐乐团的乐手们,也在这些年中,完成了数千课时的“候鸟式”教学,这次来沪的教学期,只是他们的每年4次的常规教学期之一。而当晚,这支乐团和乐队学院的青年乐手们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艺厅联手奉上了一场教学实践演出。

他们是怎么说的?

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

何大耿

“我们的课程非常密集,这5年来,上交的乐手每年都会安排6000课时的授课,纽爱的乐手每年也有近500课时,这还没算像柏林爱乐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这些国际名团大师课的课时。”

纽约爱乐乐团 特殊项目主管

米歇尔·巴姆

“SOA创办五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毕业生受到了各大职业交响乐团的欢迎,作为创始团队之一,我们也极为自豪。”

这些课程,并不只是在教室内完成

大量的校外实践,包括

参与上交演出季的演出

在国外和名团的side by side

参与上交演出季的演出

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上海乐队学院2019级

小提琴学生 罗畅

之前就读于德国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并在弗莱堡音乐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的罗畅,即使在海外名校拿到了学位,他回国后还是选择了到上海乐队学院继续攻读。至今近4个月的学习下来,罗畅感慨不已:“刚开始的时候是特别摸不着头脑的,而且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

在德国读书时,完全没这样的强度。“我记得有一门课是专门讲乐队的课,修得很少,大概两个学期,总共是十节课或者是二十节课;也没有职业乐队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乐队,大概一年排一次,或者是一个学期排一次。”

但在上海乐队学院,他度过了“从心理崩溃到重塑”的时期。“国外可能是放养式的,不想要也没人逼你,但上海乐队学院一直在推动你,因为一直有实践,要跟着上交的、纽爱的老师一起在乐队里工作、演出,而且非常多,你就不得不在这种压力下往前走。”

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

李沛

作为首批教师参与教学的李沛,已培养了6届小提琴学生,他认为,乐队学院确实能带给青年乐手们太多东西,“作为老师,我们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我们那个时候,都在世界各地学习,你在美国他在欧洲的,但现在的年轻人不用出门,大师们排着队来给他们上门上课,而且甚至不是一对一,是多对一!”

曾就读于新加坡的

中国台湾学生 蓝英捷

除了曲目训练体量大,上海乐队学院还针对职业乐团所需人才,进行了大量的专门室内乐训练,针对性非常强。他说,这样的训练方式“我在亚洲找不到第二个”。

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

何大耿

“可以说,我们已经摸索出了青年乐队人才培养的‘上海模式’,它整体上应该是成功的,我们的毕业生被国内外职业乐团普遍欢迎,是个明证。

5年来,上海乐队学院的毕业生几乎都进了国内外的职业乐团,很多人进去之后都考取了声部首席或者副首席等重要位置,实力惊人。”

03

5周年,整装待发

在上海乐队学院成立之前,国内的职业交响乐团需要做的是“人才引进”,但现在,上海用全球资源培养本土人才,甚至包括罗畅这类海外留学乐手,回国发展也已成趋势——人才培养,已经开始良性循环。

纽约爱乐乐团首席

黄欣

“很开心,在授课过程中,会有相互启发的东西”,“其实说很多学生只注重技术,不理解音乐想表达的内容,这个问题在美国一样存在,我想,未来美国的青年乐队人才培养,也可以参考上海已经成功的经验的。”

柏林爱乐乐团旗下

老牌室内乐团夏隆室内乐团

创始人之一

彼得·里格鲍尔

“上海模式”确实引起了欧美的注意。上个月,柏林爱乐乐团旗下老牌室内乐团夏隆室内乐团创始人之一的彼得·里格鲍尔,就在上海完成了一周的授课后很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虽然每个学院的做法都不大一样,但即使是已经被视为标杆的柏林爱乐卡拉扬乐队学院,“我们也需要常常创新,做可能10年前没做过的事,需要永远对有对课程设置的新主意,考虑各种可能性,做更多的尝试。”

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

何大耿

对纽约爱乐乐团的盛赞,何大耿很谦虚地表示,其实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水平,和欧美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正是有这个差距的存在,才是我们乐队学院存在的必要性。”

上海乐队学院创造的“上海模式”,已经在切切实实影响国内职业乐队人才的培养。何大耿介绍说:“目前我们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创造的‘造血模式’——职业乐团和音乐学院的联动,还是国内唯一,但已经有很多地方想要复制了。”据悉,这个模式已经南至广州,西北到兰州,都被广泛借鉴。

“上海模式”甚至影响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也特意过来调查了上海乐队学院的建校情况,他们想跟他们那边的音乐学院开始联动。”他说。

在经历了5年的高速成长之后,迈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上海乐队学院提出了“五年之后再出发”的思路。“回顾这5年,我们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它们都是宝贵的财富,比如注重乐队经验的养成等,”

何大耿说,“办学需要有坚持、有创新,第二个五年,我们在坚持这些成功标准的基础上,也将进行更多的探索,比如增加更多的国内乐团的实践,鼓励学生加入到全国各地的乐团,让学生们更了解中国职业乐团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将探索‘联动机构体制’,争取未来能让‘上海模式’更加丰富,让我们的青年演奏员更有竞争力。”

了解上海乐队学院更多信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