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的育儿观_允许孩子浪费时间,便是幸福感的源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7
导读

Eric作为小跟班,其实基本上每次哥哥学琴他都跟在身边,这一年半来他没少在哥哥旁边听各种乐理和钢琴的事情,好几次都跑来跟我说,“妈妈,是不是等到我5岁就可以学琴了?” 有时候我也会很好奇,当Eric…

之前看到孙俪的一条微博,写的是一个月前她从朋友农场拿来的鸡蛋,孩子们想孵小鸡,于是他们就一起“试试了”。▼

等小鸡孵出来后,孙俪还亲自拍了写真纪念这件事情。 ▼

这个孵化小鸡的过程,在微博引起了热议。一个月说短不短的时间里,陪着孩子们等待小鸡孵化,孙俪这样的做法,对很多父母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到底是不是一件无意义的、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呢?

但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在我看来,这是“慢养”的一种方式,这些看起来浪费时间的事情,实际上是陪着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

就像在慢慢孵化小鸡一样, 慢慢孵化着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个过程才是最可贵的。

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总是有一些孩子的养育方式,合适“慢养”,比如我家Eric便是这类的孩子。

记得上周说了哥哥弹钢琴的事情 (点击蓝字查看文章),蛮多朋友私信问我Eric有没有学。

Eric作为小跟班,其实基本上每次哥哥学琴他都跟在身边,这一年半来他没少在哥哥旁边听各种乐理和钢琴的事情,好几次都跑来跟我说,“妈妈,是不是等到我5岁就可以学琴了?”

我说,“是啊,但你想学琴吗?”

Eric会很认真想一想说,“等我8岁吧。”言下之意是,妈妈我不想。

Eric更喜欢瞎玩琴,平时他就爱和哥哥玩家里的电钢琴,而且经常有模有样地“假装自己很会弹琴”。▼

他很开心,也享受其中,这便是他对音乐好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慢步调的生活方式呢?

比起正儿八经的练习, 我家的Eric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发呆。

连班里的老师都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 “Thinker”(思考者),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跟我说,Eric会在课室里突然安静下来,然后就一直看着某一个方向沉默。最开始的时候老师尝试过问他“ 有没有什么要帮助的?”,Eric会回答说,“老师,不用,我就在想一想。”

老师:“那你在想什么呢?”

Eric:“我在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才好。”

听老师说完这段话,我一拍大腿,立刻如捣蒜般点头,“对!Eric在家里也是,经常站在自己的房间中间,就看着满屋子的玩具啊书啊,然后一站就是15分钟。”

有时候我也会很好奇,当Eric发呆的时候他究竟在想什么,后来逐渐发现, 他在尝试把他曾经接触过的事物记下来,这个过程对他来说也许有点慢,但他想花时间在这上面。

他也会告诉我,“妈妈,有时候我会在想,我接下来是拼图好呢,还是玩赛车好,可是想着想着,我发现你就来提醒我,要睡觉了。我好像最后什么都没做到。”

我说:“是啊, 时间飞逝,在你思考的时候一眨眼就过去了。”

“慢养”的孩子总是有很多新鲜的主意,有很多白日梦,也更容易发呆。但其实这是属于他们的兴趣的探索期。

找寻兴趣爱好这件事情,有一定的随机性,在这样子日复一日的发呆和思考中,Eric也会告诉我他的困惑。

他觉得“相比哥哥,我好像没有兴趣爱好,就喜欢玩”,比如玩拼图在他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会告诉我他喜欢各种跑跳的运动、向我撒娇、挖石头捡树叶和做表情包。▼

我说:“这些怎么不是兴趣爱好呢?表面上看,这些兴趣爱好不容易被量化而已,比如像课外兴趣班、一对一培训班等都没有这些主题,这也让你感觉好像不是兴趣爱好,但在我看来,这些就是兴趣爱好。”

有时候孩子也会问我,“妈妈,那如果我一辈子都找不到明确的兴趣怎么办?”

我就搂着他说,“没事啊, 那就继续找,像我发现自己想投入到教育这个领域,也用了30年的时间。”

每个孩子的节奏不一样, 兴趣挖掘和发展的过程虽然很慢,但他们也必须完整的去经历。

兴趣并不是我希望他喜欢他就能喜欢,他也没有办法强行要求自己喜欢别人指定的兴趣。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很多推倒重组,但早期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愿意跟他一起孵化兴趣的心。

孵化兴趣的过程,当然免不了有试错。就好像邓超也发过微博,苦笑自己成了孩子兴趣挖掘中的试验品。▼

我曾经也给Eric办过戏剧兴趣班的退班 (点击蓝字查看文章),上课时他经历了一段挣扎期,后来他明确告诉我自己没有办法接受那种上课形式,最后我也跟他一起提交了退课申请。

可是退出了一个班不意味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此夭折,我们仍然 天天在家里扮演戏剧,就连家里的出场玩偶,都已经可以列成一个小队伍,拥有他们的名字,角色和性格,比如“小可爱”、“小海豹”、“萌萌兔”、“呆呆熊”, 这些假装玩具,又何尝不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兴趣呢?▼

可能有些孩子,他的个性就适合我们慢节奏。每个孩子内在的种子颜色都不一样,无论是蒲公英还是向日葵,都拥有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跟Eric相处的过程,我越来越明白“慢养”的概念,他在慢慢长大和孵化自己的兴趣,我也在平衡他跟他哥哥之间的平常心,这个过程很需要我去尊重他的速度,日积月累地跟他一起去摸索和探寻,期待他最终能够开启那一道通向理想和机遇的大门。

他可以走得不快,也可以想不明白,但当这条路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时候,他才能够获得持续努力的意义感。

孙俪一家的育儿观里,我喜欢的是 他们对慢养的包容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为父母,也从未放弃向孩子示范,什么是身体力行寻找兴趣的态度。

我也感同身受。每次跟孩子聊兴趣爱好,孩子都会问“那妈妈你喜欢做什么?”然后我们都会相视而笑,因为孩子们都清楚,“妈妈最喜欢写东西了”。

正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才更需要放下时刻觉得成人有义务指导孩子的心思,去尝试换位思考, 我们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做怎么样的榜样力量,并且传递怎么样的价值观?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深刻回答的。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坚持去做的兴趣爱好,却告诉孩子你要坚持练习,并且花时间去刻苦学习一项技能,那么这样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很多时候,花点时间去找到自己的兴趣,让自己的兴趣能够被精进,哪怕速度再慢,对孩子来说都是榜样的力量。

在我心里,并不是坐拥资源、顶着光环就可以成为榜样,而是 让孩子看到我们一步一步努力的过程,我们的每一个认真的表情孩子看得到,这份对兴趣的坚持和专注,才是孩子最向往的模样。

允许孩子浪费时间,便是幸福感的源头。如果你家里也有一个适合慢养的孩子,不用焦虑,有时候慢生活是挖掘爱的必经之路,每一路都是惊喜。 互勉呢~

萌芽有话说

我又到北京出差了~哎看了朋友圈, 朋友说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我内心的OS是:为什么还是没雪!!▼

说来神奇,我似乎每次来北京都跟雪擦肩而过,数不清有多少次刚走两天北京就下雪,准备来前两天北京就下完雪,所以这么些年了,来北京出差,都没见过北京的雪。这对于我来说,见到北京的雪几乎成了一个执念!

我内心对北京的雪的想象,可能就是想在下雪的日子,去一趟故宫,看一场故宫的飘雪吧,想起来,就觉得无比浪漫。▼

好啦~天冷了,大家都要保护身体,离2020年的到来不到2天时间了, 记得给明年立个计划,我们2020年,要一起展望未来!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