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轰-6N空中受油管特写
众所周知,自轰-6家族以简单粗暴又高效的改进方式壮大后,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便有了质的飞跃,而当决胜海疆的撒手锏轰-6N于前段时间曝光,网友们纷纷感叹:难怪不买俄罗斯轰炸机,原来我们的航空工业界有更合适的产品,在新一代隐轰服役之前,这才是最适合中国的机型。
除了出色的弹药挂载能力外,轰-6N身上最令人赞叹的就是机头的那根“长鼻子”了,在这个机型早期试飞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空速管,后来事实证明,那是不折不扣的受油管,因而轰-6N也成为了中国空军目前唯一一型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大型作战飞机,那么,具备这一能力的意义何在呢?
图为准备接受空中加油的图-160战略轰炸机
众所周知,飞机上的载油量是有限的,而且在作战时还需要挂载航弹或导弹等任务载荷,这些载荷的重量和外挂阻力也进一步影响了续航,然而,在实战环境下并不是总能找到可以降落加油的己方场站,所以,对于需要执行长途奔袭任务或者长时间滞空待命的轰炸机来说,如果能够通过己方的加油机进行空中受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省去这样的麻烦了。
其实,纵观全世界各大国空军的现役战略轰炸机便会发现,空中受油如今几乎是这一机种的“世界标配”了,从俄罗斯的图-95与图-160到美国的B-52与B-1B都不例外,不过如果论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技术的实战运用经验及成就,如果英国空军及如今已退役的“火神”轰炸机敢称第二,恐怕全世界无人敢争第一了。
图为起飞的英国空军“火神”战略轰炸机
在1982年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为了能在主要攻势开始前对阿根廷控制下的斯坦利港机场实现压制,依靠连续不断的空中加油,英国空军飞行员们以距离目标还有单程6300千米之遥的阿森松岛为基地,驾驶着“火神”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远征,7次飞抵马岛上空执行任务,在单次轰炸行动中,需要多达11架加油机为2架火神轰炸机提供任务保障,执行最后一击的轰炸机则需要6至7次受油才能安全往返,这几次来回航程超过1万公里的奔袭也随即成了全世界战略轰炸机运用的标杆。
图为飞向远海的中国空军轰炸机
如今,随着制敌于百千里外的空射巡航导弹乃至弹道导弹技术蓬勃发展,战略轰炸机已经不再需要飞临目标上空投弹了,但远程作战能力仍然是这一机种重要的性能指标,如今轰-6N鼻子上长长的受油管,可谓这型轰炸机及其用户飞向远海、突破岛链之决心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