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受药物抑制后,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70
导读

实际上,对于这种乙肝感染者而言,每年能够彻底清除几率都相当低,即便是通过规范抗病毒,这样的清除率也未能显著提升。当今医药学认可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长感染者的生存周期,并提高生活质量。要想实现…

提起抗病毒治疗目标,相信许多人仍然一头雾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实现彻底清除乙肝几率有多大呢?实际上,对于这种乙肝感染者而言,每年能够彻底清除几率都相当低,即便是通过规范抗病毒,这样的清除率也未能显著提升。

乙肝受药物抑制后,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相信当听到这里,肝友们有些泄气,其实这主要是为了引申出抗病毒治疗的目标,那就是目的并不是为了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这对于大多数乙肝感染者,大约是95%左右比例,都是如此的。当今医药学认可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长感染者的生存周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因为只要乙肝病毒受到明显抑制,肝脏就不会再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从而长期目标就这样更容易实现。医疗水平不允许,不能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但是医疗水平允许强效抑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

所以,对于大部分适用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慢性乙肝,通过正规医院治疗之后,体内的HBV-DNA阴转,就已经说明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日后可以去婚恋、生育,更不会影响工作、学习。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是当今医药学水平能够做到的。

慢性乙肝不必悲观,清楚控制好乙肝,就能够实现远期治疗目标。关于铺天盖地的“乙肝治愈特效药”,其一表述不规范,其二这些所谓“特效药、偏方”不但不能清除乙肝病毒,或许还会引起一些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对体内乙肝控制其实并没有帮助,也不是科学防治手段。

重新认识一下,当今医药学认可的抗病毒治疗手段,核苷类药物与干扰素(IFN)治疗。如果选择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ETV)或者替诺福韦酯(TDF),长期服用实现HBV-DNA检测不到,e抗原阴转,就已经说明治疗初见成效,然后就是疗程足够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