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宫女造反,16名宫女勒杀皇帝,这个细节左右结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44
导读

当时道士用处女月经和药粉搅拌、炮制还为嘉靖皇帝做了一个名叫“红铅”的丹药,结果嘉靖皇帝吃了之后,就上瘾了。 16位宫女来到端妃住处,她们看着熟睡的嘉靖,掏出准备好的黄绫,套在他的脖子上,然后,众人齐…

历朝历代,宫女原本是地位卑微之人,她们只是被视为“服侍”的小人物。然而,这些小人物却往往在不经意间演绎大故事,下面,就来看两则宫女制造的惊天大案。

一个故事:“色胆包天”的宫女纵火案。

宋朝的王爷们基本上都住在皇宫东北角,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府里当然拥有很多侍女。

荣王府有一个侍女叫韩小姐,原本是负责伺候王爷茶水的,结果和王府里和王爷的侍从孟贵上演爱情,结果竟然引发惊天大案,背后隐惊天秘密。

原来,相恋后,两人为了过上“美好生活”,做出惊人之举——偷王府里的财物,结果竟然屡次得手。然而,他们的肆意妄为的行为还是暴露了,王府里的乳母看到后,直言要揭发他们的“罪刑”。

结果韩小姐急怒之下竟然做出杀人灭口之举,他跑到荣王府的佛堂,用的蜡烛点燃了佛堂里的帷帐。

不巧的是,当时正值东北风,结果佛堂的大火趁着风势快速蔓延,很快几座王府都被大火点燃了。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就葬身火海之中。

此后,大火顺着风势烧进了大宋的皇宫。当时的皇宫御膳房和这些王府相邻,因此大火顺着御膳房进了皇宫,先烧掉了承天门,后又烧掉了仪鸾司。为了阻止火势顺着各宫殿间相连的回廊扩散,只能拆掉西北主廊。

此后,大火向南烧去,烧毁了内藏库和香药库,然后向东烧了左藏库。于是大量钱财和名贵香料葬身火海,形成了这样的场面:时焚诸库,香闻十余里。

之后,大火又蔓延到密阁史馆,把国家图书馆烧掉了。

据悉,当时的宋真宗看着大火,竟然泪流满面,叹道:先祖两朝的全部积累毁于一旦。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火共烧掉了房屋2000间,烧死无辜官员宫人众数百人,另外,有1500多名救火官兵葬身火海。

当然,最终放火的韩小姐也被擒获,后被砍断手脚,示众三日,然后千刀万剐。就连荣王也因为管教下属不严受了牵连,被降为端王,当真是祸来挡都挡不住啊。

第二个故事:16名宫女离奇刺杀皇帝案。

嘉靖皇帝是位奇葩皇帝,他登基后,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并深信道士所言,每日吸风饮露、炼制各种丹药。

当时道士用处女月经和药粉搅拌、炮制还为嘉靖皇帝做了一个名叫“红铅”的丹药,结果嘉靖皇帝吃了之后,就上瘾了。

嘉靖为了炼制更多的红铅,就必须采集更多的处女经血,而不普通的经血。于是,嘉靖皇帝下令让太监出宫,找了一大堆14岁的少女,当作“药材”一样每天提供经血。嘉靖为了保证“产出”的“赤龙”更加纯洁,经她们的条件很苛刻:每天不能吃荤菜,只能吃青菜叶子等疏菜,每天都要喝足量的露水。

长此一往,这群豆蔻初开的少女怎么受得了,当然被折腾得生不如死。她们中有一个叫杨金英的宫女对大家说:与其这样折磨致死,不死杀了嘉靖这个庸君,死了也值了。

众人眼看横竖都死,于是纷纷响应,就这样,由16名宫女组成的刺杀案就这样产生了。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她们开始行动了。因为她们从小道消息得知嘉靖会到端妃宫里过夜;而端妃的寝宫,会在深夜有一次值岗人交班空隙,正是下手好的时机。

16位宫女来到端妃住处,她们看着熟睡的嘉靖,掏出准备好的黄绫,套在他的脖子上,然后,众人齐力拉扯想将嘉靖勒死。

结果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意外出现了:在慌乱中,黄绫被打了个死结,因此虽然挂住了嘉靖的脖子,却无法将其勒死。

眼看长时间没有杀手嘉靖。叛徒出现了,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因为害怕,决定“回头是岸”:悄悄溜出来,跑到方皇后那里告状。

方皇后知道后大惊,急忙带人救驾,结果把奄奄一息的嘉靖皇帝救下来了。而宫女们自然全部被擒获。《明实录》如此记载:“皇后奔救,則氣息垂絶,良久復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而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的嘉靖盛怒之下严令刑部彻查此案。最后查出结果出人意外:端妃、宁嫔和16名宫女合谋。

对此,后人疑点重重:要知道端妃和宁嫔是最受皇帝宠爱的两大妃子,为何会刺杀皇帝?

然而,端妃没有洗冤的机会,因为端妃、宁嫔和16名宫女马上都在方皇后的操作下被凌迟处死。

嘉靖帝清醒后,知爱妃惨死,深为怀念惋惜。多方查问端妃宫中太监宫婢和其他一些有关的人,证实端妃确与谋弑事无关,实为万皇后从中作醒,使她们含冤受屈而死。对此,嘉靖对方皇后恨之入骨。五年后,坤宁宫发生火灾,嘉靖帝竟然阻止宦官们前往抢救方皇后,任由方皇后被活活烧死。

而壬寅宫变以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从此更是专心修炼道法,放任朝政不管,于是使得严嵩等奸臣把持朝政,大明迅速走向衰败的道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