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留下的科学悬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33
导读

2019年,无论是关于恐龙灭绝的罪魁,还是一个温暖潮湿的系外行星,以及人类“第六感”的证实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研究,都让我们的知识储备在这一年收获颇丰。 2019年3月,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对脑电…

2019年,无论是关于恐龙灭绝的罪魁,还是一个温暖潮湿的系外行星,以及人类“第六感”的证实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研究,都让我们的知识储备在这一年收获颇丰。但显然,这些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未完待续”的悬疑。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期待它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恐龙的末日

研究人员说,这个化石遗址提供了闻所未闻的观点。图片来源:堪萨斯大学

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道称,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一处化石遗址记录了撞击后数小时内的混乱。但更诱人的是,研究人员可能在他们的论文中遗漏了什么。该研究通讯作者、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古生物学家Robert DePalma被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团队在该地点发现了恐龙、翼龙、甚至羽毛的化石。由于在撞击前发现的恐龙化石如此之少,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在那时已经灭绝。但如果该地点确实存在恐龙化石,则将进一步证明小行星的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DOI:10.1073/pnas.1817407116)

潮湿的天空

天文学家说,在离地球110光年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了水蒸气,围绕远恒星公转的K2 18b是第一个可能有液态水的地外行星。科学家认为,K2 18b甚至可能有水云和降雨。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其列入观测计划可以帮助确定K2 18b是否以及有多少液态水,毕竟水是生命的关键成分。但是,即使这颗系外行星充满了湿润的东西,也并不意味着它适宜居住。(DOI:10.3847/2041-8213/ab59dc)

系外行星K2 18b 的效果图。图片来源:M. KORNMESSER, HUBBLE/ESA

南极冰雪世界的下面有什么?

2019年1月,来自南极冰川下湖泊科学通道(Subglacial Antarctic Lakes Scientific Access,SALSA)的科学家们透露,南极洲永久被冰覆盖的Mercer湖中挖出了许多小型动物尸体。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极端环境下仅有微生物能够生存。这意味着栖息性的限制可能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严苛。但也有可能这些包括甲壳类动物,蜘蛛和蠕虫的残骸是被冰或水冲入湖中的。

图片来源:https://salsa-antarctica.org/

你好, “吕宋人”

2019年4月,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菲律宾山洞中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在五万年前,有一个未知的原始人类物种就已经在今天的吕宋岛上繁衍生息。研究中提到的新人种被称为“吕宋人”(Homo luzonensis),他们生活的时间与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生存的小型原始人类相同。一些化石的形状和大小与已知人类物种的相应骨骼匹配。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特征的组合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被确认为独立物种,那么“吕宋人”将成为人类进化树的最新一枝。这一发现还表明,当古人类到达中国南部时,东亚和东南亚的岛屿上就已经居住着几个人族群体,这使科学家对亚洲原始人进化的看法变得复杂。(DOI:10.1038/s41586-019-1067-9)

这些牙齿化石属于至少在五万年前就生活在吕宋岛上的人类物种。图片来源:CALLAO CAVE ARCHAEOLOGY PROJECT

第六感

2019年3月,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对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人类与鸟类和鱼类相似,也能够感知地球的磁场。在实验室测试中,当人暴露于地球强度的磁场时,会显示出独特的脑电波模式。但是,只有当磁场以特定的方式指向并移动时,才会形成这种模式。即使发现得到证实,也不清楚我们要如何运用“第六感”,或将如何接收电磁信号。

图片来源:《eNeuro》

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谢灿说:“当我读到这项研究的第一印象是,哇,简直不敢相信!先前的人体磁感应测试的结果并不确定。这一新证据是磁感应领域向前迈出的一步,对于人类的磁感应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一步。我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一研究结果的复制以及进一步的探索。”

清理大脑中的斑块

2019年3月,闪烁的灯光和咔嗒声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中,改善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记忆力。光和声音增强了大脑中的伽马波,似乎可以清除与该疾病相关的斑块。实验小鼠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脑部产生了与人类阿茨海默症相似的病变。接受治疗的小鼠在受到该病重创的大脑区域中,淀粉样蛋白斑块较少,而且有害的tau蛋白也较少。据科学家们报道,吞噬斑块的免疫细胞进入了“亢奋”状态。如果这种疗法对人类有效(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它将为针对退行性疾病的疗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但是,许多能够缓解小鼠疾病迹象的疗法对人类的效果却各有不同。(DOI: 10.1016/j.cell.2019.02.014)

图片来源:Cell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 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 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