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巴渝巧姐巴渝网姐如何编织幸福脱贫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2
导读

在帮助一个又一个农村妇女蜕变为“巴渝巧姐”“巴渝网姐”的同时,也让她们用一根绣花针、一台电脑,撑起了一个家庭的脱贫梦。 公司推出的“带薪保姆式孵化”帮扶模式,由相关部门推荐初级培训合格的待业人员到公司面试…

一次手工编织,一堂电商培训……“巾帼脱贫技能大培训”送教上门,对口帮扶。在帮助一个又一个农村妇女蜕变为“巴渝巧姐”“巴渝网姐”的同时,也让她们用一根绣花针、一台电脑,撑起了一个家庭的脱贫梦。

记者近日从市妇联获悉,今年我市各妇联单位共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000余场次,实现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2019年整体脱贫摘帽县所有乡镇培训全覆盖,惠及贫困妇女12.8万人;建立巾帼扶贫家庭工坊,帮助居住偏远、年龄较大、身有残疾的群众居家培训就业,人均月增收近3000元。

苗绣绣出脱贫路

45岁的陈国桃生于苗寨,幼时向外婆学习苗绣,为传承苗绣手艺,大学毕业的她在12年前辞掉高薪工作,回酉阳从事苗绣创业。

一则为将苗绣发扬光大,二则创办了“手工编织巧手脱贫”培训机构,在市妇联帮助下,仅凭一根针、一缕线就被评为“巴渝巧姐”的陈国桃找到了回报社会、回馈家乡的好路子。

她开设了25期苗绣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500多人次;通过产品回购、搭建销售渠道等方式,帮助82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陈国桃介绍,培训班首批学员的月平均收入已达到1200元至2500元,累计创收达120多万元。

酉阳车田乡黄安坝村的耿宝华,便是首批学员中的一位。作为外来媳妇,耿宝华上有体弱多病的公婆,下有两个年幼孩子,生活压力巨大。巾帼脱贫技能大培训,真正改变了耿宝华的生活。耿宝华爱画画,她的刺绣上手得很快,培训一年多来,她的绣功进步神速。

耿宝华说,每月1500元的收入,很好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而掌握了一门手艺也大大增加了她的自信,“相比以前,如今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保姆式孵化”

“在秀山当地,有一句话叫做‘电商就是银山’。”“巴渝网姐”丁淑洁6年前被秀山的电商政策、人才和物流基础吸引,创办了电商公司,主营休闲食品、水果生鲜和农特产品。

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地更迭,丁淑洁曾受到不小打击。为此,她调整经营模式,开始走自主品牌开发路线。“那时意识到,公司缺乏的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当时,县妇联协同县电商办、县物流园区,举办电商培训,培育“巴渝网姐”,为企业输送业务骨干。这种方法既走出了扶贫的第一步,也解决了公司燃眉之急,三年内,销售额从200万元提升到5000万元。

在这个被命名为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的电商公司,员工140名,其中女性112名,占80%。丁淑洁在被评为“巴渝网姐”后,心中也升起了一个念头:如何帮助更多贫困姐妹就业增收。

公司推出的“带薪保姆式孵化”帮扶模式,由相关部门推荐初级培训合格的待业人员到公司面试,面试合格人员由公司进行二次孵化培育——一堂堂更多有针对性的电商培训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截至目前,“带薪保姆式孵化”帮扶模式累计孵化300多人。

创建巾帼扶贫车间

记者了解到,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送教上门,市妇联在深度贫困乡镇创建巾帼扶贫车间,并在妇女群众家中建立最小单元的巾帼扶贫家庭工坊。完成家政、手工、电商、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1000余场次,实现技能培训与提供订单挂钩,对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县所有乡镇实现全覆盖,累计培育“巴渝网姐”3.2万余名,带动培育“巴渝巧姐”6795名。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