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29岁,我被15岁男孩为什么,”男友的一句话,让我彻底崩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2
导读

可就在这个公园一出一进,她的整个人生都毁了。 她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在公园山谷的边上眺望了下这个繁忙的城市; 伤害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好朋友打了电话,告诉朋友:我被强奸了。 李怀瑜很很感激…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29岁那年,竟然会被一个15的男孩性侵。

当时,她还在伦敦做电影制片人。长期快节奏的工作压得她喘不过起来,她厌烦了灯红酒绿的夜晚,想趁周末放松一下。

正巧,她在一本旅游的书上看到郊外有一个僻静的公园。

她太需要喘一口气了,所以一点都没犹豫,背起背包,就开始了一个人的徒步旅行。

可就在这个公园一出一进,她的整个人生都毁了。

她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在公园山谷的边上眺望了下这个繁忙的城市;

那个暴力的男孩就把她拖到了旁边的荒地上,强奸了她。

走出公园,她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自己。

强奸强奸强奸。她被强奸了。

她从没有想过,强奸这两个字,会用在她的身上,而且会跟随她一辈子。

事发的几周后,她就写下了《生命暗章》的序章;

5年后,她才真正动笔;

又用了2年多的时间,她最终写完了这本书。

2017年,《生命暗章》获得了“非布克奖”,也赋予了她新的身份——作家。

她就是李怀瑜。

美籍华人,作家,制作人,在三大洲从事创意产业,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伦敦大学文学硕士。

她在这部勇敢之作里,揭开了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是强奸幸存者”

在接受我们邮件沟通的时候,她刚刚满41岁,已经怀孕9个月。

对于“妈妈”这个新身份,她异常渴望。

因为在刚发生性侵的时候,她连恋爱和约会都无法实现,更别提生儿育女。

谈了18个月的男朋友,在事发后,给她一个残酷的结局。

“我想大部分男人跟一个强奸被害人交往,都不会真的觉得自在。”

这个分手结束语,印证了她内心最深的恐惧:

性侵本身,不过是伤害的开始,性侵后的生活,才更加艰难。

“除了强奸本身,最具心理挑战的,就是刑事司法程序。”

李怀瑜在邮件里写到。

警方对性侵事件的调查,遵循的还是一般刑事案件调查的流程。

李怀瑜必须对警察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被强奸的每一个细节。

她必须一件件脱下衣服,只穿着被扯破的内衣裤,然后调整各个角度,让警察拍出犯罪者暴打她之后留下的伤口。

她还必须到医院进行“性病”检测,服下让她恶心呕吐,却可以隔断艾滋病毒的药物。

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法庭让她出庭作证。

再次面对侵犯者,简直就是二次侮辱。

她想过自杀,她只想消失。

好在她够幸运,侵犯者在审判的第一天早上的最后时刻,认罪了。

她逃过一劫,不用和犯罪者对簿公堂。

可是,身心的伤害,还是让她丢了工作。

她恐惧外在的一切,不敢相信别人,她觉得自己就只剩下一个没用的空壳。

此后的2年半里,她只能靠救济金生活。

她曾在TED的演讲里说,那是她最大的损失。

奋斗这么多年,能成为一名独立女性,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

可自从遇到了那个施暴者,她的人生就全被改写了。

她什么都没有做错,却不得不为此失去4年最美好的时光。

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幸福的路上奔驰,她却卡在了污泥和绝望中。

“我并非勇敢,只是别无选择”

是因为她不够坚强,不够勇敢,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才要承受这种痛苦吗?

当然不是。因为再没有比她更冷静、更勇敢、更完美的受害者了。

伤害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好朋友打了电话,告诉朋友:我被强奸了。

“天哪,你在哪里?他还在附近吗?你现在安全吗?”

“我先报警,你保持通话,不要走开,我马上回来。”

李怀瑜很很感激朋友,在她最混乱的时候,给了她一连串有逻辑又务实的指示。

很多年后她才知道,朋友之所以能这么理解她,是因为:

她也是性侵受害者。

李怀瑜平静地蹲在路边,等待警察到来。车来车往,没人能看得出她刚刚经历了什么。

警察赶到现场,拿着地图让她指认案发地点,她冷静地跟警察说:

“这个地图不够详细,可不可以给我一张有等高线的呢?”

她已经用过去全部的教育素养,让自己不被性侵者的暴行影响。

但她没办法骗自己,她的生活还是变得面目全非。

“成为强奸受害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了。”

“你知道,那些经历过这种情况、希望过上更好生活的人,他们度过了多少个哭泣的夜晚,想知道自己能否恢复正常,是否能再次快乐起来。”

就像她的朋友,伤害发生后,她不敢说出来,只能在眼泪中自我舔舐伤口。

为什么?为什么不敢公开谈论强奸和性暴力呢?

因为怕被评判,怕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怕连自己都会有羞耻感。

“可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应该感到羞耻的是侵犯者。”

她花了11年时间告诉自己,你必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哪怕他们会指责我,‘是你选择去独自旅行,才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我也要说出来。”

“我不会让强奸犯夺走我的东西,包括我探索世界的能力,包括我想过的生活。”

《生命暗章》就是她对世界的一次大声宣告:

我被强奸了,但我不感到羞耻。

这样的宣告,是何其勇敢,又何其艰难。

要知道,因为外界的不理解,很多人都没有扛过最黑暗的夜晚。

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在写出自己的经历后,最终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

李怀瑜也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她不得不承认,反复谈论性侵的经历,已经让她感觉筋疲力尽;

但她别无选择,她必须站出来。

她知道还有很多人正在经历和她同样的煎熬,她们需要帮她们找到一个理由,继续活下去。

“我一直很固执,但也正是这种固执,帮助我在痛苦中康复过来。”

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固执的她,还做了一件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

她在《生命暗章》里加入了性侵者的视角。

也就是说,在小说里,她向读者同时展示了加害者与受害者双方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环境。

为什么一个15岁的孩子,会这样伤害别人,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环境把他培养成这样?

她想知道答案。

她对于性侵者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15岁,是个流浪者,没有固定住所,父母离婚了,他是文盲,家里有人有犯罪记录。

为了探究真相,她曾经试图向警方询问性侵者的背景,但被警察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了。

于是她开始对流浪者社群做调研,跟流浪者接触;

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了解到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她还去拜访了法医、心理学家、缓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他们那里了解其他青少年性侵犯罪的原因。

于是有了《生命暗章》里“钱宁”这个角色。

他的父亲酗酒、家暴,母亲离家出走,哥哥有点钱就教给钱宁怎么泡妞,还告诉他记住:

所有女孩都在心里期待被男人亲吻,只是她们嘴硬不说。

一年后,钱宁在晚上搭讪了一个棕色头发的女孩,把她拉到树林里强奸了。

在李怀瑜的笔下,钱宁不仅仅是施暴者,本质上,他也是受害者。

是原生家庭的不完整、社会的歧视、贫穷的打击,让他没有机会走上正途。

得有怎样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忍受痛苦的同时,还去共情一个伤害了自己的人?

“确实很难,我完全是靠理智驱使,才完成了这个过程。”

“作为一个‘强奸幸存者’,我本能地厌恶性侵者,但我必须弄清楚发生的一切。”

“他们不是天生的怪物,如果我们不能去探讨犯罪背后的原因,我们永远没办法防止犯罪再次发生。”

“而且,这么多年了,面对痛苦,我已经变得更专业了。”

她用了“专业”这个词,而不是“康复”。

当被问到现在的处境时,她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概括:

“我别无选择。我不得不接受‘强奸受害者’这个身份,不得不适应这个身份带来的所有脆弱和焦虑。”

是啊,想从这样的创伤中完全走出来,太难了。

“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它还是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困扰你。”

“但只要你坚持,你还是会经历新事物,结识新朋友,造访新地方,也许会发展出新的职业轨迹;

你会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你为之而活。”

后记

这篇文章发出的时候,李怀瑜已经临近生产。

她既兴奋,又有点害怕。

“我第一次当妈妈,像是一次全新的冒险。”

她期待去感受作为妈妈的全部情感,即使会存在很多挑战。

“如果说我从这次强奸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你无法预知未来。”

既然如此,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放手去体验吧。

意外发生后,她搬到了两个不同的国家生活,去了很多地方,也认识了很多“强奸幸存者”。

大家一起讨论性暴力,相互理解,也相互宽慰,这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最初的痛苦和孤独。

她很感谢她的朋友们,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给她理解、尊重和保护,

把她在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让她有勇气揭开那些承受不住,却又挣脱不了的黑色记忆。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孤立无援,唯有善意和宽容,才能缓解这世间的痛苦与挣扎。

作为旁观者,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许就能打消受害者自杀的念头。

和受害者站在一起,才是我们送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