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对男孩做四件事,好好的孩子都被你养废了,快改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13
导读

但有些家长不舍得责骂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孩子,就习惯放低姿态,去祈求孩子,比如“求求你先把饭吃了行吗”之类。 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还会让孩子习惯向父母索取而丝毫不懂得感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孩子小时候聪明可爱,长大后反而变得蛮横无礼,这就是家长教育上的失败。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为了能让孩子有出息,家长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孩子。但有时候过犹不及,如果家长常对男孩做下面四件事,那就等于把好好的孩子养废了,以后有你后悔的!

一、祈求孩子做事

男孩调皮捣蛋,并且叛逆心强,经常会有和家长顶嘴的情况。作为家长,本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但有些家长不舍得责骂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孩子,就习惯放低姿态,去祈求孩子,比如“求求你先把饭吃了行吗”之类。家长需要的是用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沟通,放低姿态会让家长失去威信,孩子也越来越难管教。

二、无条件的满足

因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家长处于补偿心理,面对孩子的要求会无条件的满足,哪怕家里条件不允许,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名牌衣服、买新出的手机。

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还会让孩子习惯向父母索取而丝毫不懂得感恩。哪天父母不能满足他了,他就会翻脸做“白眼狼”。

三、无底线袒护

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不仅不让孩子道歉,还袒护说“他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但实际上,六岁前是孩子性格习惯的塑型期,如果孩子六岁内有坏毛病,比如爱打人、爱占小便宜等等,那这些毛病可能会伴随孩子终身。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道歉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让孩子长记性,下次不会再犯。

四、过度以孩子为中心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夫妻关系是应该大于亲子关系的,这样才能让家庭稳固和谐的走下去。如果父母过度以孩子为中心,很容易就把爱变成溺爱,让孩子形成优越感,认为爸妈就该事事优先为自己考虑,不懂得感恩和孝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