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高级别的官职,276年中只有2人担任过,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公元1908年,光绪和慈禧在两天时间相继去世,大清朝发生了重大转折,当了20多年窝囊媳妇儿的隆裕走上了政治舞台。但是长久以来,自己都是被光绪鄙视,被慈禧看不起。突然肩负重任,让她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思前想后还是找到了李莲英询问计策。李莲英让她大臣议事,其中就有摄政王载沣。与其说大清朝最后的掌权者是隆裕太后,倒不如说是摄政王载沣,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大臣怎么就成为了掌权者呢?
你可别小看摄政王这个官职,大清朝历经276年,只出现过两位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一个就是载沣。他们的权力完全凌驾于皇帝之上,注意是“完全!”也就是说,皇上都得听他们的,只因他们实际上就是“太上皇”。首先来说第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此人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年少有为是多尔衮的标签,17岁便成为了满清正白旗的旗主,要知道满清八旗子弟中,正白旗可是三上旗之一,影视明星吴京曾说自己就是正白旗。
多尔衮最大的特点就是又帅又能打,他完全有机会也有实力夺得皇位,但是自己始终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心辅佐顺治称帝,自己甘心做一个大臣。其实这才是多尔衮最正确的决定。顺治是自己哥哥的孩子,自己要是篡夺了皇位,难免难以服众,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多尔衮要是能够辅佐顺治登基,既赚足了名声,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控制顺治。当时的顺治尚且年幼,自己作为摄政王,实际上就是太上皇,权力比皇帝还大。等到顺治具备了治国才能,自己再退居二线,有钱有权有名声,何乐而不为?最重要的是当皇上多累呀!
而在载沣这边,慈禧临死前告诉载沣,他作为宣统皇帝的亲生父亲,应该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当时的载沣不过27岁,便开始独揽大权,隆裕太后性格软弱,慈禧早就看出来她不是治国的材料。话说这载沣当上摄政王之后,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了慈禧的干预,他是充满了干劲。第一件事就是查办袁世凯,因为他认为光绪皇帝被囚禁至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世凯背叛了维新派。当时的袁世凯是军机大臣,杀又没法杀。于是载沣就将袁世凯安排在自己家乡任职。本以为自己能够挽救大清朝与危难之中,谁知道改革的车轮滚滚而来,无论如何是挡不住的。于是自己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当了逃兵将烂摊子留给了一个寡妇和一个小孩子。
不得不说,清朝出的这两个摄政王,性格特点各有千秋。一个年少有为,一个当了逃兵。不过他们虽然不是皇帝。但却过了皇帝的瘾,古往今来这样的人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