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土木堡之变后为什么不直接立太子朱见深为皇帝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29
导读

毕竟朱祁镇不是一般的俘虏,这是明朝的皇帝,绝对不能杀,可以用他皇帝的身份作为筹码,逼迫明朝做很多的事情,甚至也先利用朱祁镇轻松的到达了北京城下,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于谦等大臣立刻建议 朱见深原名朱见濬,…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基本上可以说明朝就是以土木堡之变为分水岭的,在此之前明朝国力蒸蒸日上,四夷宾服。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开始走下坡路,这是对国家层面的影响。而土木堡之变对于朱明皇室的影响那自然是皇位的归属,以及后面夺门之变都和土木堡之变有着直接的影响。

土木堡之变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一代英主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他的长子,当时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为帝,年号正统。年幼的朱祁镇没有办处理政事,所以当时全国的政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宣宗的母亲)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张太后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三杨组成的内阁,堪称明朝最强的内阁,,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

而且史书对三杨也大家赞赏:“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在这一段时间,政治清明,明朝的国力一直处于鼎盛状态,而朱祁镇也逐渐长大。但是他老爹朱瞻基给他留下的这一套班子也慢慢的解体。

正统五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随着太皇太后和三杨的去世,被朱祁镇宠信的太监王振开始崭露头角,他开始怂恿年幼的天子朱祁镇建功立业。

朱祁镇也想超过父祖的功业,他的曾祖朱棣不用说了,多次远征漠北,他的父亲朱瞻基也曾经御驾亲征,但是朱祁镇却没有,于是他也想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加上此时蒙元残余势力犯边,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朝廷的反应

明英宗朱祁镇在御驾亲征之前,已经封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由于太子年幼,就让自己的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朱祁镇被俘虏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这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次皇帝被生俘,抓住朱祁镇的也先决定好好利用一下朱祁镇的皇帝身份。

毕竟朱祁镇不是一般的俘虏,这是明朝的皇帝,绝对不能杀,可以用他皇帝的身份作为筹码,逼迫明朝做很多的事情,甚至也先利用朱祁镇轻松的到达了北京城下,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于谦等大臣立刻建议

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明朝的社稷被保住了,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是为景泰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而也先见从朱祁镇身上得不到什么好处,于是就放了他。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朱祁镇早已经立下太子朱见深,那么当时为了不让朱见深登基为帝呢?

为什么不立朱见深

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正统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出生,正统十四年被封为太子,也正是这一年土木堡之变发生,他的父皇被俘虏,当时他才两岁,他的年龄也决定了他当时不能即位成为皇帝。

一、主少国疑

当时的情况是皇帝被俘虏,也先带着皇帝一路骗开了不少的关防,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新皇帝,一旦有了新皇帝,朱祁镇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但是这个皇帝也需要能乾坤独断,不能事事都需要大臣们替他做决定,那样的话,很多事情都被耽搁了。显然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不适合,主少国疑,自古有之,特别是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为了整个大明,朱见深自然被排除了。

二、朱祁钰有优势

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弟弟,年纪只比他的哥哥小一岁,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一岁使得他没有当上太子,因为当时朱瞻基的皇后并没有生下儿子,朱祁镇是他实际上的长子,所以说在此时年龄也有优势。

朱祁钰按理说只有一种可能成为皇帝,那就是朱祁镇突然死了,而且没有儿子,那朱祁钰就可以有机会成为皇帝,但是很显然朱祁镇有儿子,而且还被立为太子,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祁钰还是成为了皇帝,说明他还是有优势的。他的优势就是他成年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大明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成年的皇帝,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朱祁钰自然而然被选了出来,而且还是不二人选。如果当时朱见深也已经成年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朱祁钰什么事情了。

所以说在当时选择朱祁钰即位而不是太子朱见深,是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朱祁钰也绝对不能即位。当然了朱祁钰也不负众望稳定住了局面。但是他后来也比较惨,朱祁镇的夺门之变,将他给废掉了,并且他的儿子也死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