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吃腊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宋代。在这一天,朝廷、官府、寺庙和老百姓都做腊八粥。在清朝,吃腊八粥的习俗更为盛行。在宫廷里,皇帝、皇后、王子等都想给文武大臣和侍女赏赐腊八粥,并把米、水果等分发给各个寺庙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家户户要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朋好友送礼。
不同地区的腊八粥有不同的原料,但基本上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紫米、薏米等谷物、大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栗子、核桃、杏仁、桂花、葡萄干,白果和其他干果。腊八粥不仅是一种时令食品,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脾胃健康。
讲究的人家会把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和图案,然后在锅里煮。更有特色的是在腊八粥里放“果狮”。果狮是由几种水果做成的狮子形状的东西。它采用鲜枣干制而成,去掉枣核作为狮子的身体,核桃仁的一半作为狮子的头,桃仁作为狮子的脚,甜杏仁作为狮子的尾巴。然后把它们和糖粘在一起,像小狮子一样放进粥碗里。如果碗很大,就放两只狮子或四只小狮子。更重要的是,它用红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各种颜色的食物做成八仙、老寿星和罗汉。这种装饰过的腊八粥只能在以前的大庙里的桌子上看到。
腊八原本是祭祀的日子,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神农、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定界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以后又纳入了佛祖拜祭,这一天的佛教习俗。有些地方很壮观。
自先秦以来,腊八节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好运的习俗。此外,腊八节也是释迦牟尼成为佛教徒的日子。因此,在腊八节这天,祈求神、佛、祖的保佑是有好兆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