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旅游京张高铁和其他高铁有何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4
导读

京张高铁并不是条简单的高铁,不论是从施工难度、运用的新型技术、智能化程度等各方面,都是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大成者”。 当然,京张高铁的先进之处远不止这些,能建造出我国也是世…

近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行的消息铺天盖地,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高铁对于如今的国人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的概念,京张高铁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呢?因为它确实就有非凡的意义。

提起京张高铁,熟悉我国铁路发展史的朋友都会想到京张铁路,这是个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国人心中具有非比寻常地位的铁路。清朝末年,朝廷懦弱无能,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压,铁路修筑权基本上被列强攫取,当然这除了清廷无能外,也是因为国人在铁路设计建造等方面没有太多经验,缺乏足够的人才。但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詹天佑为国人自主建造铁路带来了希望,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建造第一条国人独立设计、建造、运营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因为当时铁路建造的先进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欧美国家手中,而且京张铁路所经地区地形又极其复杂,难度非同一般,外国工程师因此敢放出鄙视国人的言论:“中国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

之所以说京张铁路修筑难度大,我们看看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就明白了。如果去过八达岭长城就会对那里连绵的群山有深刻的体会。京张铁路一线起点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脉以东,从北京平原地区至八达岭的海拔陡升至一千多米。坡度太陡对铁路建设施工带来的困难非常大,尤其当时的施工工具比较落后,没有现在大型的盾构设备去挖掘隧道,只能通过炸药爆破和人工来开挖隧道。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可以想象当时的落后条件下,光完成这个隧道工程就得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面对重重压力,詹天佑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09年建成了让国人无比自豪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成功轰动中外,但这并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的成功修建,拉开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序幕,它更是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其积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百年时光转瞬即逝,中国告别积贫积弱,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铁路建设上,不论是里程数量还是质量都傲视全球。110年后的今天,在京张铁路这条线上,我们又造出全世界第一条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高铁,其意义更非同凡响。虽然仍然还是一条铁路,但它却象征着国力的强盛,承载着民族的复兴梦想。

京张高铁有北京北站、清河、昌平、八达岭、东花园、怀来、下花园北、宣化及张家口等8个车站。另外为了冬奥会,从下花园北站向崇礼有个分支,至太子城村设太子城站。京张高铁开通以后,从张家口到北京由以前的3个多小时车程缩短至47分钟,由呼和浩特至北京可由9小时15分钟缩短至2小时9分钟。这对山西北部、内蒙古地区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京张高铁并不是条简单的高铁,不论是从施工难度、运用的新型技术、智能化程度等各方面,都是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大成者”。

先从施工难度来看,起点北京北站至张家口之间路线长约174公里,其中桥梁总长66公里,隧道总长49公里,桥梁和隧道约占总路线长度的 66%。桥梁和隧道可以说是铁路工程中难度最大、工期最长、成本最高的,京张铁路如此高的桥隧比,可以想象其建造难度之大。

另外,因京张高铁要途径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如古迹众多而又繁华的北京市区、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长城、北京市民的水源地官厅水库,为了不给市民日常交通出行造成太大影响以及出于文物古迹和水源的保护考虑,必然会增加工程施工的复杂度和难度。比如清华园隧道,就要处理好和10号线、15号线、12号线、13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之间的关系,更不用说还有无数的地下管线了。但是我们的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无砟轨道铺轨做到了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种庞大的工程,如此高的精度简直超乎想象。在八达岭长城站,为了保护长城,首次使用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等先进技术,打造出国内最大埋深的地下车站(深102米、相当于30层楼高)。

在如此高难度的情况下,京张高铁还实现了高度智能化。采用国产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能做到列车的自动发车、自动驾驶、车站自动对标停车、自动开门防护等。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和地铁一样吗?虽然类似,但是其难度系数是相差很大的。地铁运行于地下轨道,运行环境比较简单易控,而且地铁运行的速度相对较低,一般在80-100公里每小时。而京张高铁大多运行在户外,运行的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天气、地形等),而且350公里/小时的高速运行,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做到精确控制,全车装有2718个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的所有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天气做出调节。

当然,京张高铁的先进之处远不止这些,能建造出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智能高铁,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就拿设计团队的工作来说吧,涉及到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30多个专业的300多位工程师,光前期准备工作就长大七年之久,设计材料能堆一层楼高。可以想象在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整个团队的付出是多么巨大。

110年前,京张铁路打破西方的断言,让国人自信。110年后,京张高铁引领世界的超高技术水准,更让我们自豪。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