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早就表明态度,要把黛玉和宝玉撮合在一起,最终却被别有用心的人调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52
导读

其实,元春自从回家省亲以后,心里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她要撮合黛玉和宝玉这一对“有情人”。 在回家省亲的这短短几个时辰内,元春就再三对黛玉进行了肯定与褒扬。 所以,这些礼物肯定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给调包了…

其实,元春自从回家省亲以后,心里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她要撮合黛玉和宝玉这一对“有情人”。凭着女人特有的直觉,元春已经感受到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磁场”有异。爱是不需要用言语表白的,只需确认过眼神就可以。元春身在宫中,更懂得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况且,黛玉与宝玉的恋情在荣国府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众所周知了,那元春又岂会感应不到?

元春比宝玉大十几岁,眼看着宝玉长大的,还曾亲自教授过宝玉写字习背诵,在元春的心中,几乎是把宝玉当成儿子一般看待。元春为了家族的利益被迫进宫、在深宫的日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身负家族重担,又不敢有丝毫松懈倦怠。只得强打精神,忍泪度日。

大图模式

元春的婚姻是不幸的,从她回家省亲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内心里有诸多怨言与委屈,却不敢一吐为快,只能半遮半掩侧漏一二。很显然,元春“不得宠”,被封妃只是因为皇帝政治上的需要,而非皇帝感情上的喜欢。

所以,元春尽管富贵已极,身份显赫,却也不过是一场华丽丽的地代发修行,根本就没有爱情可言,越是得不到爱情的女子,越是觉得真爱难能可贵,也就越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获得真爱、幸福长久。宝玉是元春最牵挂也最不舍的弟弟,怎会不积极成全宝玉的幸福?

在回家省亲的这短短几个时辰内,元春就再三对黛玉进行了肯定与褒扬。她不但额外赏赐了与黛玉长得极像的戏子龄官,以示爱屋及乌;而且,还刻意强调了林黛玉的才华。林黛玉的《杏帘在望》是众姐妹兄弟的诗作所不能相比的,为众诗作之冠!宝钗的诗作也只是泛泛之作,根本入不了元春的法眼。

当着众人的面,元春对黛玉的喜爱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那龄官也是真性情的人,与黛玉的个性有几分相似,万事凭心而行。在元春眼里,这种能活出自我、“敢于活出自我”的女子是多么令人艳羡?龄官活出了“元春想活却不敢活成”的样子。所以,元春更是借龄官表达了对这种个性的肯定和褒奖。

这说明:黛玉无论是从才华上还是个性气质上,都深得元春的喜爱。接下来,就是元春的端阳节赐礼了。但这份礼物却令人大跌眼镜,十分意外。以至于宝玉再三追问:“这礼物是不是传错了?为何林妹妹的跟我的不一样,反而是宝姐姐的与我的一样?”

宝玉的诧异不无道理,因为元春省亲那日,明明是对黛玉赞不绝口的,对宝钗几乎只字未提,丝毫无感。怎么竟突然把宝钗提上来了呢?这不合常理呀?如果元春心系宝钗,在当日就该有所表示,为何却视若无睹,行同路人?这一百八十度的剧情大反转,怎能不让宝玉心生疑惑?

再看看元春赏赐的礼物:“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元春深知宝玉有“爱红”的毛病,所以赏赐“红麝串”也在情理之中。但你看看这“凤尾罗与芙蓉簟”,是对应谁的?黛玉的潇湘馆叫“有凤来仪”院内景致也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分明是赏给潇湘馆主人的。

而“芙蓉簟”就更是明指黛玉了。黛玉那日抽花名签,抽的就是“芙蓉”,而且湘云也说过:在这个院子里,除了她再没有人配叫“芙蓉”的了。宝钗抽的是“牡丹”——“纵是无情也动人”。这些礼物跟宝钗压根就对不上号啊!

所以,这些礼物肯定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给调包了,就像是宝玉成亲那日,众人硬把新娘子换了人,盖头底下悄悄把黛玉换成宝钗一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