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作为一部“伪穿越,真科幻”的古装片,其实很难用古代服饰的意义去看待它。但作为拍给现代观众看的电视剧呢,还是会考量一般观众的认知习惯。
陈道明:大爷瘫有渊源
从戏曲到影视剧,核心概念就是“扮演”。还记得常年被吐槽的 “黑化”全靠眼影的梗么?那就是演技不够、扮相来凑(我没有点名,我带好了锅盖)。所以,我们影视剧里的皇帝们,基本操作就是每天穿个黄颜色的衣服,生怕别人看不出他是个天字号第一大佬。
但是 道明叔不一样,他靠的是“大爷瘫”——
这个“没正行”的习惯,至少从《康熙王朝》里就开始酝酿了。
《康熙王朝》里陈道明演的康熙
女角色发型能有多高?
再比如,一般少女就给个干净清爽的披发造型。
毕竟梳小辫、留刘海来作为少女标志的古装剧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还这么干的古装剧组一定会被说 老土。即便是一些正经卖“考究”设定的古装剧,也不再满头插金属簪了。把女演员自然的发际线露出来(有时候会用眉粉之类的稍加修饰),显得 清新自然,又乌黑浓亮,才是如今的古装潮流呀。
黄蓉、紫薇,已经是童年女神了
这样“过气”的造型,一般就给一些比较边缘的角色,比如丫鬟。
但是 长公主算是个例外,毕竟她有了个女儿,但是却还未婚嫁,加上人物设定是一个拼命给主角使绊子的,即便不上烟熏妆,也是要在造型上做点事儿的。
古装剧里还有一个对于女政治家造型的设定:野心=发髻的高度/夸张程度。我第一眼看到长公主时,脑子里想起来的是 电影《龙门飞甲》里的万贵妃,都是想要用一个夸张发饰盖住整个脑袋的奇女子!
张馨予饰演的万贵妃
长公主的脑袋上也是硕大的发饰
最后的造型变成了蓬松的戴着夸张发饰的披头造型,就是有点违反重力,老觉得下一秒就要散了。
是不是还觉得出场不多的 太后,不是个善茬呢?没错,也是造型闹的!同样的演员,在《琅琊榜》里还是十分和蔼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一个夸张庞大的发髻。
两部剧中的造型,发型对比最为明显
男角色刘海能有多厚?
大家觉得长公主的造型比较“奇特”,除了她的头发比一般女性角色显得凌乱,还有就是那种吹得蓬蓬的刘海。在《庆余年》里, 刘海可是一个 鉴定角色“逗比”属性的工具啊,基本上这个刘海惹眼,这个角色的“逗比”程度可能就越高,至少是剧组想传达的信息是这样子的(其他就没法剧透了)。
比如,本剧中的搞笑兼人气担当, (德云社大小姐)范思辙,以及羊驼系皇子李 (不记得本名叫)承泽……
本色出演的郭麒麟的造型
“羊驼皇子”
看似同款的造型,居然还能看出忠奸的区别来,靠的是 要不要把后面的头发放下来 。若是披着,就会增加一些少年气或者江湖气,束上去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正经”的选项,与刘海冲突,就显得这人不太良善。
古装剧男性的刘海,可是上古遗产啊!一开始刘海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只是 少年必备的造型而已,再加上以前的古装假发套制作没有现在精细,加点刘海也可以修饰发际线,不至于看起来粗糙或虚假。
84版《神雕侠侣》,杨过还有中分心形刘海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流行极为夸张而高耸的刘海。无论男女,都难逃风潮。很快,港台明显就捕捉到了这股风潮,开始纷纷效仿,一直渗透到了古装造型里。
《绝代双骄》里的梁朝伟,当年刘海还很加分
古天乐版的杨过,认得出来吗?
后来的古装剧男性角色,就往往会在“年少轻狂”和“放荡不羁”的属性上添加刘海。《庆余年》的男主 小范大人的刘海,就是在给他加持搞笑之余,又努力不让他滑向过分逗比。毕竟,范大人也是挺难的,子女看着都不咋靠谱。
泡面头:凡人难以驾驭
现代梳妆潮流渗透古装剧造型,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毕竟终究是为了现代人看才拍的东西。而且,以前的古装片主要是一些武侠题材,本来在造型上就十分奔放,即便是与历史相关的题材,也偏戏曲风。强调古装片应当遵从历史,或者说,将古装片的造型以考据为卖点包装,只是近些年的事儿。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泡面头,江湖传闻, 能驾驭泡面头的只有李寻欢和顾惜朝。
焦恩俊的颜才能顶得住泡面头
钟汉良的泡面头,甚至还有点邪气
其他人嘛,全部成了迪克牛仔(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也是因为泡面头 太有摇滚气质,而这类气质又很容易跟“放浪形骸”扯在一起,后来泡面头基本就给了这类角色,比如小范大人的师父费介。
快要正式出场的(小羊)肖恩,也是泡面头,可能剧组们觉得 江湖人士就不爱洗头,被关起来的就更加了,所以应该是油腻腻的泡面头。好希望他们去找海飞丝飘柔的张叔平中和一下啊!
虽然全靠造型来塑造角色形象,会削弱演技的成分,但要全靠演技,其实也不行。比如庆帝再怎么“大爷瘫”,也不能披头散发,否则就会变成张易之。
皇帝变男宠,emmmm,好刺激!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