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风追鲁迅,横眉冷对热肠扶颠,聚傲骨良心悲智侠胆为一腔正气
由社会进书房,大写做人中道敷文,融研究创作翻译育人开八面来风
他是知识分子的风骨,文化界的坐标,却虚怀若谷说自己是小人物;他一生四次锒铛入狱,被称为住监专业户,却被富户人家的小姐"缠上";他们一生中11年彼此杳无音信,12年两地分居,两人却相濡以沫、生死不渝;他就是自称周旋于人鬼之间的学者贾植芳老师。
一、差点成为毒贩的熊孩子
1912年。贾植芳出生在山西襄汾一个小康之家,曾祖父是贩卖干货的商人,经过几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的大户。
过去的有钱人家都重视教育,可是伯父却不让贾植芳读书,说他调皮捣蛋,左邻右舍和私塾的老师也经常告他的状。
于是伯父觉得贾植芳朽木不可雕,就想让跟自己去倒腾烟土,说不定还可以在江湖上混出个名堂,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知子莫若母,贾植芳的母亲却认为儿子是个读书的料,甚至不惜给大伯哥下跪求情担保,儿子一定会学有所成。
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母亲委曲求全,给他争取到读书的机会,说不定贾家就会多一个大毒枭,中国少知识界就会少一个坐标了。
其实,贾植芳的捣蛋就是较真,不信邪,不认死理。他认定的事,撞了南墙也不回。贾植芳是个孝子,但为了认死理,敢跟长辈跟老师顶撞,哪怕打板子,挨揍也不会认错。有一次私塾老师把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zhuo),念成了呼延(shuo),贾植芳连这两天向老师纠正,老师呵斥责打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老师认错了事。
正是贾植芳的不迷信权威,不认死理的本性,才为自己一生的坎坷埋下伏笔.
二、敢砸场子的囚犯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19岁的热血青年贾植芳当然不会置之事外,他奋不顾身加入到游行队伍当中。
运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游行被驱散被镇压,不少学生被捕,贾植芳也在被捕之列,有幸第一次住进监狱。
贾植芳看到狱警送来的窝头和咸菜时质问狱警:"我又没有犯罪,怎么能吃这东西。"说着怒不可遏把饭菜一股脑倒在地上,最后监狱长不得不重新换了饭菜。这种“英雄事迹”被登在报纸,引起了蒋委员长的注意。
三、邂逅"灾星"
贾植芳被保释出来后,家里怕他再闯祸,让他东渡去了日本。
在日本求学的那段时间,贾植芳在《工作与学习》上发表文章,认识了该刊的主编胡风,共同的爱好跟相同的人生观让素未谋面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开始频繁的书信往来。
贾植芳也没有想到,正是他和胡风的相识,影响了自己整个一生,成为自己第四次住监狱的引线。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两年后,贾植芳从日本归来的时候,胡风担任了《七月》杂志的主编,两人的来往更加密切,文采很好的贾植芳得到胡风的赏识,他的作品常常在杂志上发表。
四、“非法”同居
后来,一个女孩走进了贾植芳的生活,一段长达几十年的爱情故事从此揭开序幕。
转眼间贾植芳已经27岁,到了婚娶的年龄,父母开始为他的婚事操心,但总是不尽人意。
因为贾植芳是个放荡不羁的青年,还住过监狱,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无法抹去的污点,一般大户人家是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的。所以贾植芳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父母干着急,觉得儿子有可能打光棍了。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就是在这一年,也就是1942年,天上掉下了儿媳妇。
这个女孩家不但是富商,而且本人是个文艺青年,才华横溢,正好跟儿子般配。这个叫任敏的女孩,因为常在《七月》杂志上看到贾植芳的文章,仰慕他的才华,相见后欣赏他的人品,迷恋他的一切,然后就奋不顾身跑到黄河岸边一间简陋的民房里,跟贾植芳非法同居了。
说是非法同居并不是调侃,因为两人确实说明手续也没有办,直到几十年后,他们二人一起去中山大学开会,住宿的时候,招待所的服务员问他们要结婚证明,他们才想起,做了一辈子夫妻,真的连个红本本都没有。
五、三进宫
贾植芳小时候,母亲曾经给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认真地看了面相之后,对贾母说,这孩子长相有点怪,怕有牢狱之灾,而且不止一次。
后来好像是为了验证算命先生的话,贾植芳真的就进了监狱,而且从此后一发不可收。
贾植芳与任敏成为夫妻后,两个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不知不觉已经在一起三个多月,任敏在大街上买了不少菜,要做几个菜,庆祝他们在一起100天。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贾植芳回来,原来他因为在报纸上批评当局,又被请进了监狱。
好在事情不算太大,经过朋友通融,贾植芳在监狱中待了没有多久又被保释出去。
出狱后,贾植芳告别娇妻独自去闯荡,来到上海时身上已经没有分文,靠着朋友的帮忙,他在上海创办了刊物,开始了自食其力。
经过努力,报刊发行量稳步上升,收入可观,还能往家里不断汇款。但由于局势复杂敏感,贾植芳又喜欢仗义执言,不媚权贵,厄运再一次光顾了他。
后来贾植芳再次犯事,警察找上了门,一把冰冷的手铐铐住了他。
1947年贾植芳三进宫,走进了监狱大门。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贾植芳有难的时候,总有人帮他,他再次被朋友保释,恢复了自由身。
如果说年轻的贾植芳头上长满棱角,三次监狱经历把棱角都磨平了。他心底依旧有善念,但不能不顾虑自己的亲人,不能不思考人生,不能不变乖。
他决心变成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师,一心传播知识,淡薄名利,清心寡欲,安安稳稳跟妻子过一生。
可是俗话说的好,你不找是非,是非会找你。贾植芳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三进宫之后,还会再次跟监狱挂钩,而且这一次还是长期结合。
六、平地风雷
贾植芳第四次住进监狱,是因为早年跟胡风的交集。
1955年,胡风出事被捕,贾植芳因为认识胡风被带到上海高等教育局接受调查。
因为贾植芳没有配合调查,认罪态度不好,不仅不"揭发"胡风的罪行,还振振有词地为胡风"辩解",当即被投入监狱。
妻子任敏也受到了株连,也被关进了上海的监狱。
后来领导找任敏谈话,告诉她贾植芳是反革命,要她划清界限。
当时夫妻俩因为一方"犯罪",另一方宣布跟对方脱离关系的例子比比皆是,十有八九,一点也不稀罕。但任敏固执地拒绝了领导的建议,她相信贾植芳,不过领导因此恼羞成怒,下令将任敏继续关押。任敏就这样失去自由,一关就是一年半。
任敏从监狱里出来后,因为态度不好,在1959年2月被流放到青海接受改造。
没过多久,任敏再次失去自由,进了看守所。因为她在改造中对身边的人说自己老公是好人,被身边的人举报,他们就决定让任敏吃点苦头。
1962年,任敏终于从监狱走了出去,娘家人前去接她,告诉她贾植芳是政治要犯,这辈子恐怕都出不来了。让她别再傻傻等待,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但任敏哪儿也不去,左思右想后,执意来到婆家,哪怕是当个农民,也要等丈夫出狱找到他。任敏在山西老家,一面任劳任怨照顾公婆,一面关注时局、打听消息,她相信丈夫无罪,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有云开日出的一天。
可是光等待也不行,总要做点什么。任敏想,自己一个弱女子,没权没势,能为老公做的,就是告诉她自己平安,家里平安,让他坚定信念,不能颓废到失去希望。
可是监狱是不让写信的,怎么办呢?任敏冥思苦想多日,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任敏给他寄去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双黑面圆口的布鞋,鞋里放了四颗红枣,还有四颗核桃。
贾植芳在监狱里度日如年,监狱的生活自己能扛下去,可是亲人怎么样,任敏怎么样,他一无所知,怎么会不焦虑呢?
突然有一天贾植芳收到了来自老家的一个包裹,打开包裹一看里面除了一双布鞋,还有几颗红枣几颗核桃,贾植芳看了欣喜若狂。
因为在老家山西,红枣和核桃代表着平安,他知道家人家里一切都好,妻子也安然无恙,还有什么能比这个再好的消息吗?
七、往后余生
1966年,贾植芳终于恢复了自由,不知不觉,他已经在监狱中度过了11个寒暑。
得知丈夫出狱,任敏望眼欲穿,却没有路费,她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凑够了路费,终于坐上东去的火车,下来火车,任敏一路风尘,直奔贾植芳的住所。
分别十二年,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贾植芳呆住了,日思夜想十二年的妻子站在眼前,我这不是在梦中吧,"植芳,我来了。"任敏一句话,把贾植芳从梦里惊醒,两人什么也没说,紧紧相拥在一起。
妻子任敏,已经结结实实地跟着他颠沛流离了大半生,这中间,还包括五年独自流放青海、十一年音讯隔绝、十二年南北分居和大大小小多次总共接近25年的牢狱之灾。
都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是贾植芳夫妇经历的风雨太久了,命运给这对夫妇的苦难太多了,不过他们总算是等来了彩虹,迎来了团聚的时候,开始了安稳的生活。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疾病向任敏袭来,病魔折磨了她五年,夺去了任敏的生命,似乎老天也不愿意他们在一起多待几天。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年近八旬的贾植芳每天都守候在妻子身边,不管妻子听不听得见,都要附在她耳边,轻声细语跟妻子说话。"任敏,坚持。""任敏,别怕,我在。""任敏,我来了。""任敏,我们一定要出去。"
贾植芳夫妇一生没有儿女,医疗费自己要独自承担。为了支付巨额的医疗费,贾植芳变卖了所有的东西,包括自己辛辛苦苦书就的文稿。
2002年,任敏离开人世,追悼会上,贾植芳这个86岁的老人突然跪在地上,对着任敏的遗像声嘶力竭地喊道"任敏,等我!任敏,等我!"
任敏虽然离开了,贾植芳依旧觉得妻子就在身边,做饭都是两份,倒酒也是两杯,睡觉时也要喊着妻子的名字,起床是也要叫着"任敏,起床了。"
是啊,贾植芳怎么能割舍这个为他受了无数委屈,历经那么多年牢狱生活,却痴痴等待、不离不弃的苦命女人呢。
2008年,贾植芳老人溘然长逝,我想离开那一刻,老人是欣慰的,因为他终于可以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了。
但愿那边没有监狱,没有喧嚣,没有棒喝,白首不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