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杜映红 主任医师
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
GLP-1RA的主要降糖机制
目前,我国先后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近年来在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和分泌;
(2)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3)保护β细胞,增加β细胞数量;
(4)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 [1] ;
(5)作用于下丘脑的饱食中枢,抑制食欲;
(6)通过迷走神经的胆碱能和肽能神经递质,抑制胃窦部活力和刺激幽门的活力,从而抑制胃排空 [2] 。
临床应用GLP-1RA,应当警惕哪些不良反应?
实现GLP-1RA的合理应用,需注意以下不良反应 [1] :
1) 胃肠道反应
GLP-1R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一般在用药早期发生,且大多数胃肠道反应均为轻至中度,呈一过性,很少会导致治疗停止。胃肠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可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由此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2) 低血糖
单独应用GLP-1RA较少发生低血糖事件,而与其他可致低血糖的药物(如磺脲类、胰岛素)联合应用时,低血糖风险增高。适当减少联用的、可致低血糖药物的剂量,可减少低血糖风险。
3) 免疫原性
临床观察显示, 利司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抗体,但产生的抗体并不影响降糖疗效,而艾塞那肽抗体的产生可能会影响其血糖控制效果。
与其他GLP-1RA相比,利司那肽在不良反应方面有何优势?
1) 胃肠道反应
GLP-1RA对胃排空的延迟作用不是其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使用GLP-1RA发生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与中枢神经调节作用有关,而与胃排空延迟的相关性极低。因此,利司那肽虽然对胃排空的延长时间较长,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GLP-1RA [3,4] 。一项利司那肽与利拉鲁肽头对头研究显示, 利司那肽的整体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利拉鲁肽更低,胃肠道耐受性更好 [5] 。
GetGoal-X研究显示, 利司那肽与艾塞那肽的降糖作用相似,但利司那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低,尤其是恶心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6] 。
2) 低血糖
GetGoal-X研究还对比了利司那肽与艾塞那肽的低血糖风险,结果显示, 利司那肽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艾塞那肽 [6] 。
1、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5):353-361.
2、 利司那肽产品手册
5、 Diabetes Obes metab,2013,15(7):642-649.
4M编码:SACN.LIX.19.12.1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