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海咛 文︱本刊记者 付洋
图片:摄图网
结婚不要着急,要做好预备,打好根基;差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婚姻是一个盟约,需要我们用爱支撑,用心经营。
——小婚家
想要拥有亲密、健康的夫妻关系,
至少需要做3门关键性的功课:
打好婚姻的根基、拥有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以及认识到婚姻的本质。
01
结婚不要着急,
先打好婚姻的根基
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挽救婚姻,不如我们一开始就打好婚姻的根基。
如果每个人进入婚姻之前,多做些自我的探索、了解和准备,婚后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有一位太太,在婚姻中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必须由她决定,不允许先生表达意见。
有一次,夫妻俩准备外出吃饭,先生想吃中餐,太太却坚持吃西餐。先生说:“我已经照顾你,吃了很多次西餐了,这次可不可以照顾一下我,去吃一次中餐呢?”
太太勃然大怒:“不行,我说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夫妻俩发生很大的冲突,先生认为太太不可理喻,提出离婚。
为他们做婚姻辅导时,我发现这位太太的成长背景很特殊:她有6个哥哥,父母一直期待生一个女儿。
所以可以想象,当她出生时,父母是何等的欣喜若狂!
父母娇惯她,6个哥哥疼惜她,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围着她转,哪怕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人也都一一满足。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她自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我鼓励先进行自我探索再进入婚姻,
不是要求大家先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人再结婚,而是说,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时候,就能有更多的办法来减少冲突。
比如这位太太,如果她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背景和性格,就知道婚姻中哪里会有雷,提醒自己小心避开它。
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慢慢地学习一些排雷的技术和方法,把雷挖出去,调整梳理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婚姻关系,其实是亲子关系的延续,每个人都可以扮演很多角色。
先生除了是“先生”以外,还可以像爸爸一样关心照顾、像儿子一样依赖太太。
太太除了是“太太”以外,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疼惜关爱、像女儿一样崇拜先生。
正因为这样,
使我们有机会在婚姻关系里弥补自己在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太好的个性特点,让我们有机会去学习和成长。
所以,婚姻其实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地方。
现在,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的和谐与发展,强制规定情侣必须要完成婚前辅导课才允许登记结婚,上课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
这套课程就是帮助两个人为进入婚姻做准备,包括了解自己的成长背景、学习如何沟通等。
另外,谈恋爱时,
我们要了解对方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彼此的核心价值观是否一致,从而确定这个人适不适合自己。
其中,
一致的核心价值观特别重要,因为同心才能同行,进入婚姻的两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比如:
一对情侣,男孩要去加拿大定居,女孩想要留在中国,彼此都不想放弃自己的选择。
男孩认为在加拿大,他的事业会获得一个最好的发展,事业发展得好是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
而女孩认为,只要家人在一起开心幸福就好了,所以她不可能离开父母到异国他乡生活。
不同的选择背后,其实是他们迥异的核心价值观。
所以即使爱得死去活来,他们也走不进婚姻。
02
差异不可怕,
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
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教授说,
人生是一所学校,爱是这所学校里面最重要的功课。
在婚姻关系里,难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
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背叛婚姻。
如果夫妻都有一颗学习和成长的心,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更愿意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
如果双方都能够抱着这样积极的心态,那么,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很多夫妻也不需要离婚。
想要拥有一个亲密的婚姻,每个人都要学习处理差异。
在处理差异方面,要记住三点:第一点是,在婚姻中,差异是一定会存在的。
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
男生和女生有很多不同,
除了性别差异,
还有用脑习惯的差异,一般男生习惯用左脑思考,女生习惯用右脑思考;
还有性格差异,可能一个内向,一个外向;
生活习惯差异、文化差异等。
有一位可爱的太太在结婚纪念日那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跟先生暗示,可是到了傍晚,先生还没有想起来那天是结婚纪念日。
比如,早晨她把结婚戒指放在餐桌上,先生看到后却说:“东西不要乱放,戒指放在这里万一丢了怎么办?”
这就是浪漫和理性的差异带来的。
在新加坡,
文化差异要更突出一些,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除了有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族,还有很多外国人。
跨文化婚姻是新加坡的一个典型特色,这可能是和中国不太一样的地方。
有一对夫妻,先生是意大利人,太太是从中国移民到新加坡的,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像天使一样可爱。
可是随着女儿的出生,矛盾产生了。
太太想请公婆来新加坡帮忙带孩子,对于华人来说,这个要求似乎并不过分。
在很多华人家庭,老人会在退休后主动提出带孙子。
先生却对太太讲:“孩子是我们自己的,跟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关系,所以他们不需要特意从意大利赶来照顾孙女。”
太太有些不理解:“你的爸爸妈妈现在不是闲着呢吗?”
先生说:“就算他们闲着没有事情做也不行,这不是他们的本分。”
夫妻为此闹得很不愉快。
第二点是,差异不仅会制造冲突,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在为这对夫妻做辅导的时候,我请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彼此的差异。
于是,他们不仅看到挑战,也看到一些让人温暖感动的地方。
华人其实没有戴婚戒的习惯,但是在意大利,从结婚那天起,哪怕冲凉、睡觉,婚戒都不会被取下来,这是一种婚姻文化。
太太跟着先生学习也一直戴着婚戒,对婚姻更加珍惜。
太太很注重亲情,经常会和父母联络问候。受到太太的影响,原本非常独立的先生也会经常和父母联络,关系更加亲密了。
而在这个跨文化家庭中长大的女儿,她会从小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会更加尊重差异,心理弹性更大。
接纳彼此的差异后,这对夫妻的婚姻经营得特别好。
有时候,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偶然和意外,都可以成为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有一对夫妻,太太喜欢静,做什么事情都规规矩矩;先生很爱动,从来不按照常理出牌。
因为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差异比较大,两个人一直各玩各的,关系变得疏离。
一个周末,先生本来约朋友去打球,结果被朋友放了鸽子。
他很无聊,随口对太太说:“我们一起骑着脚踏车去公园逛逛怎么样?”
太太很惊讶,但还是同意了。
新加坡有很多公园和花园,那天,他们骑着脚踏车闲逛,没有路线也没有规划,累了就在公园亭子里坐一会儿,晒晒太阳聊聊天,直到吃了晚餐才回家,两个人都感觉特别开心。
这位太太对我说:“我体验到两件事情:一是原来还有这么多美景是我没看过的,二是原来出行可以这么简单轻松,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感觉也挺好的。”
恰恰是和先生之间的差异,让太太的生命多了一些色彩,她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体验人生和婚姻,这就是成长。
第三点是,在差异中找到一个平衡支点。
有一对夫妻,先生习惯用完东西随手放在那儿,太太习惯整洁。
我们很难让一个习惯乱的人马上把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有时候收拾完,他还会找不到东西;而一个习惯整洁的人看见很乱的环境就会情绪烦躁甚至焦虑。
我建议这对夫妻找到一个平衡支点,比如先生可以在只属于他的书房,随意地乱放东西,太太不要管;而在客厅这种公共场所,先生要努力维持整洁,让太太的心里舒服一些。
所以说,我们要还差异一个“清白”,差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
03
婚姻是一个盟约,不要轻易放弃
我认为,婚姻是一个盟约,应该是在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前提下建立的关系。
它与合约是完全不同的:
合约的建立,更多是基于一种不信任,而且是有期限的;
盟约是基于信任的结盟,是没有期限的。
如果夫妻对婚姻有“盟约”这样更深层次理解的话,他们就不会轻言放弃。
在中国式的婚姻中,有一点让我很欣赏,就是真的有很多夫妻做到了一诺千金。
我曾经接待过一对来自中国的老夫妻,是定居在新加坡的儿子建议他们来做婚姻辅导的。
他们的婚姻真的有很多难处,但是我注意到从头到尾,两个人都没有说出“离婚”这两个字,没有想过离开彼此,即使他们处在愤怒的情绪中。
有些人对待婚姻奉行选择理论,
选择一个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结婚,宁缺毋滥,强调他/她是我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我选择他/她。
选择理论的问题是,
它会让我们给自己开一个“后门”,当婚姻遇到困难时,就会堂而皇之地从后门溜走——原来他/她不适合我,我要换一个人。
选择理论害死了不少原本可以持续的美好爱情。
现在有个新的理论叫作培养理论,
它强调:
适合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我选择他/她,他/她是我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
当婚姻遇到困难时,会对自己说:“既然适合我的就是这类人,就算换人我再找的可能也是这类人。那就不要轻易放弃,好好培养我们的感情。”
这背后就是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
婚姻需要我们用爱支撑,用心经营。
不久前,我有幸被一对夫妻邀请去参加他们结婚25周年的庆典。
他们是从上海移民来新加坡的,婚姻日常和其他夫妻一样的平凡和琐碎,但是他们非常用心地准备这次周年庆典。
工作忙碌的先生把他们从认识到现在的很多照片做成非常棒的电子纪念册,还通知了在国外的儿子。
儿子收到消息后,特意飞回新加坡来参加爸爸妈妈的周年庆典。
他们家的走廊、后院花园都点上了蜡烛,布置得很温馨。
在典礼上,先生送给太太戒指和鲜花,所有亲朋好友包括他们的孩子都站起来,为他们送上祝福。
我常想,举行婚礼就是几个小时,但婚姻是一辈子。
很多人在自己的婚礼那天都觉得特别的幸福美好,这样的幸福美好,我们不应该只让它出现一次。
我的意思不是让人们不断地去结婚、离婚,而是强调在类似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可以把这种浪漫温馨营造出来。
仪式感对增加夫妻亲密很有帮助,因为你必须要有心、有爱,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筹办。
除了仪式感之外,建议每天夫妻在彼此见面或者离开时,给对方一个拥抱。
每天回家时,和先生或太太分享一下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
很多夫妻结婚时间长了会慢慢不沟通不说话,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地经营,刻意地养成沟通的习惯。
如果不愿意说,也可以尝试写出来。
家里要有一个“爱的百宝箱”,夫妻各自准备一个小箱子,看到伴侣做了让你温暖感动的事情就写在纸条上,放进箱子里。
我家里也有爱的百宝箱,有空儿的时候就打开箱子看一看,看完之后就觉得我的先生好可爱!
有位太太和先生吵架,吵完之后,先生很生气地离开。
独自在家的太太走到书房里,把爱的百宝箱打开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原谅这个男人了。
所以,这个练习既可以增加亲密,又可以减少冲突。
《中庸》里有一句话:“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其中“力行近乎仁”的意思是,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
不如我们把婚姻当成一种修行,夫妻都行动起来,多做一些对关系有帮助的事。
当我们拥有幸福的婚姻时,就可以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作为一种家风,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所以,现在我们用心经营婚姻,就是在为后人播撒下幸福的种子。
(感谢新加坡心理行业协会以及“海咛之家”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关于作者:采访对象:李海咛,心理学博士,新加坡心理行业协会主席,新加坡心理工作室创办人,国际亲密之旅新加坡总负责人,新加坡ACC心理辅导培训课程总编辑。本文首发于《婚姻与家庭》杂志。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