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_值得开发的保健特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59
导读

开发手段2.艾灸肚脐 用艾条或艾炷对肚脐进行灸治,对胃、肝、胆、胰、肠等器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腹痛、腹泻、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等湿寒之气入侵的疾病疗效也不错。每晚9点灸之,每月10次左右,每次…

肚脐,从外表看只是脐带留下的一个“残疤”,却有众多奥秘隐藏其间。它相连于十二经脉,相通于五脏六腑,对外抵御邪气入侵,对内向全身输布气血,其特殊地位是其他任何穴位无法比拟的。将其列为人体的保健特区,并予以重点开发,你将受益无穷。

开发手段1.按摩肚脐

心、肝、脾、肺、肾是中医学强调的五脏,一旦出现病变,通过按压肚脐周边的对应穴点就能发现端倪。

心脏遭受外邪干扰,表现出心情郁闷、口舌生疮等症候,此时用手指按压肚脐上方边缘,可有明显压痛感;

若为肝功能异常,人往往有易怒、生气等情绪异常,按压肚脐左侧边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若为脾功能异常,人会疲倦乏力,食欲差,伴有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等现象,按压肚脐中心可有明显的压痛感;

若为肺功能异常,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按压肚脐右侧边缘可有明显压痛感;

若为肾功能异常,多表现为腰膝酸软、健忘、四肢发凉,肚脐的下方边缘可出现明显压痛感。

找准五脏对应点的位置,即用你的拇指指腹末端适当用力按压,出现明显压痛感觉处便是所选穴点。以拇指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所选穴点50次,再逆时针按揉50次,同时配合均匀的深呼吸。每天早晚睡觉或起床前都可操作,直至症状消失。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等功效,可帮助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前修剪好你的指甲,防止刺伤皮肤而诱发感染。

开发手段2.艾灸肚脐

用艾条或艾炷对肚脐进行灸治,对胃、肝、胆、胰、肠等器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腹痛、腹泻、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等湿寒之气入侵的疾病疗效也不错。

点燃艾条一端,在距离肚脐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 或用“艾炷”灸,直接置于肚脐上点燃,或垫上姜片、盐末(分别谓之隔姜灸、隔盐灸)。不妨间隔施行。每晚9点灸之,每月10次左右,每次可灸3~5炷,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肚脐——值得开发的保健特区

艾条或艾炷灸肚脐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现代医学发现艾灸可提高人体内一种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收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容易上火生疮者、过饱(饭后2小时内)及饥饿状态者(空腹)等不宜灸;注意防范烫伤;亦可用热水袋热敷代替艾灸,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

开发手段3.药敷肚脐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弥散于人体内通达全身,且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而用药量少、见效快,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发挥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效。

 失眠:可用黄连、肉桂等量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用75%酒精消毒肚脐后敷于脐中,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2小时后取下并清洁脐部。

 腹胀:菔子小火炒黄研成细末,取10克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将脐部常规消毒后盖在肚脐上,并用纱布固定。每12小时换一次药。

 前列腺增生:葱白1根约3寸长短,白胡椒7粒,捣成泥状。常规消毒肚脐后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

 高血压:川芎、吴茱萸各30克打末,每次5克填在入肚脐,用麝香壮骨膏固定,每天1次。

肚脐贴敷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用于上述诸病皆有一定效果。

皮肤高度过敏者,患有传染性皮肤病者,肚脐及周围长有肿瘤(肿块)者,脐部感染者,患有严重心脏病、精神分裂症、抽搐及不合作者,不宜使用。

 (文/兰政文 副主任医师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