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灸|补肾助阳_御寒_暖一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23
导读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 合理艾灸即可及时补阳补气,抵…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 , 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这时正值“三九”前后,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艾灸,滋阴养肾防寒

面对如此极寒的天气,日常养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寒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 “养肾防寒” 。

传统中医:“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的阳气一伤: 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阳。

艾灸 便是相当不错的“进补”手段。由于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北京宛灸堂 为您推荐艾灸补肾阳重要穴位: 肾俞、关元、涌泉 等穴。

1、肾俞穴

取穴方法: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取穴原理:

对于肾脏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艾灸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2、关元穴

取穴方法:

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穴原理:

因为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还可以回元阳。

3、涌泉穴

取穴方法: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取穴原理: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施灸方法

(1)灸具灸:

使用宛龙灸(凤凰灸)艾灸套盒简单、方便、安全,将宛龙灸(凤凰灸)艾柱插在柱针上并点燃,调好风门,放进麂皮绒滤烟布套中,固定在施灸的穴位之上,每次施灸20分钟左右,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2)艾条灸:

点燃宛灸堂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

灸后记得别喝凉水,勿食生冷,注意保暖哦!

自古就有“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 合理艾灸即可及时补阳补气,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赶快艾灸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