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他身上的标签可太多、太耀眼了。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他是新中国建设的功臣,正是他用他那渊博的知识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1907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苏常熟县枫塘湾,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0年,王淦昌拿到留学名额远赴德国柏林大学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迈特纳,后来在美国、苏联等多国的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正是这些经历,让王淦昌的学识变得更加渊博,王淦昌甚至曾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0年,正在柏林学习的王淦昌跟导师去听报告,报告内容是关于用钚元素的一种粒子轰击轻元素硼和铍而产生的反应,作报告的科学家利用计数器探测到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放射线,虽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硬射线,但王淦昌却产生怀疑,向导师建议换一种方法研究,但导师并没支持,后来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就是用另一种方法试验,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次是1956年,此时身在苏联核研究所的王淦昌发现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原本王淦昌能够凭这个发现申请诺贝尔奖,但这时国内却在召唤他回去,王淦昌也没犹豫放弃了这个机会毅然赶回国。
1961年,王淦昌从苏联回国,但国家却需要他做出改变,不要再进行以前的研究方向,换成他并不熟悉的核实用性研究上,王淦昌没有犹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愿意以身许国!”
1982年,王淦昌辞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成立小组开始进行激光核聚变研究,虽然此时的王淦昌已经满头白发,但却依旧奋战在一线,为祖国事业做贡献。但谁能想得到,这样一位对国有功的人,竟然因为一场意外离世。1997年,在一个夜晚,正在散步的王淦昌被一辆突然飞驰出来的自行车撞倒,自行车飞快离场,王淦昌最终被路人送到医院,但巨大的冲击力对这位老人的身体造成不小伤害,最终在1998年与世长辞。
当初因为设备比较落后,不像现在有各种摄像监控,加上当时路上人比较少,也没人看清肇事者样貌,直到现在都没能找到那个人,这件事也成了一个未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