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天文学家张家祥在南京病逝,享年87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04
导读

1955年1月20日,他们在通过60厘米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底片上发现了一颗小行星。1965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张钰哲先生和张家祥带领下,紫台的工作人员一共发现了130多颗获得正式编号的小行星。1991年,为…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家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29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7岁。

张家祥(1932年10月30日-2019年12月29日),1932年10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师从张钰哲先生,毕生从事小行星探测和天体力学轨道计算研究,曾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和测量工作并出席了1999年国家两弹一星表彰大会。

1954年9月,口径60厘米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在张家祥和张钰哲先生的修复下,正式启用投入小行星观测。1955年1月20日,他们在通过60厘米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底片上发现了一颗小行星。随后的数日,他们连续观测,最终把轨道计算出来,立即上报国际小行星中心,得到临时编号1955BG,后被命名为紫金一号星。

这颗小行星,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有了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帮助,随后的不到10年间,他们共发现了有编号的小行星31颗。1965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张钰哲先生和张家祥带领下,紫台的工作人员一共发现了130多颗获得正式编号的小行星。

张家祥先生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回忆过往,怀念恩师张钰哲

张家祥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通信卫星的轨道应用研究方面,在小天体探索发现与研究方面以及我国近地天体望远镜的提出与筹建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为表彰其在天文科学领域的成就,美国哈佛—史密松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760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家祥”星。其在1994年彗木相撞的轨道预测计算中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1995年,张家祥获南京市首届科技之星称号。2005年,张家祥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11月1日 张家祥先生专门来山上,参观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展览

张家祥为人简单直率,追求真理。晚年的他更加关心天文科普事业发展,并在书法和古诗词文学领域颇有造诣。张家祥一生淡泊名利,献身科学,是新中国一代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典范。

在此我们深切缅怀张家祥先生!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