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_盛宣怀_张謇,三位晚清巨商,谁更胜一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60
导读

这位大善人在很多人眼中也是一名冤大头,他和很多有钱人一样喜好古玩收藏,但他在文物鉴赏上几乎一窍不通,他认为只要挑贵的买就准没错。他比胡雪岩晚生了30年,和胡雪岩一样出生在贫寒人家,他15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人…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奉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形象一直被丑化,所谓“无奸不商”,人们都认为商人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小人。晚清时期,商人的地位终于有所提高。从江浙富庶之地,走出了三位知名的大商人——胡雪岩、盛宣怀和张謇。那么这三人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胡雪岩是这三人之中出身最为低微的,也是结局最为凄惨的。他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颇为传奇。1823年,因为父亲早亡,胡雪岩小小年纪就去了钱庄做学徒,在这里他认识了落魄的书生王有龄,出于江湖义气和赌徒心态,胡雪岩私自挪用了钱庄500两白银给了王有龄。王有龄成为浙江巡抚之后知恩图报,帮助胡雪岩开了钱庄,还给胡雪岩保荐了一个知县的头衔。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又抓住时机向接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送上了十万石军粮,胡雪岩也因此得到了左宗棠的保举。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黄马褂加身,二品顶戴,风头无二。胡雪岩和左宗棠合作谋事将近二十年,依赖官场,是胡雪岩的不二选择。

胡雪岩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一边热衷于慈善,一边大肆挥霍,按照今天的话,胡雪岩就像是一个暴发户一样。胡雪岩乐善好施,捐款赈灾,人人都知道他这个首富,人人都称他为“大善人”。而这位大善人在很多人眼中也是一名冤大头,他和很多有钱人一样喜好古玩收藏,但他在文物鉴赏上几乎一窍不通,他认为只要挑贵的买就准没错。在李伯元《南亭笔记》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胡雪岩曾经和一名富豪一起捧一个叫作周凤林的戏子,他为了博一个面子,给了这个戏子千两白银,差不多就是现在20多万元人民币。

胡雪岩这个曾经几度被搬上荧屏的历史人物,出身低,一生奇遇不断,结局凄惨,只要听过他故事的人都会记住。相比之下,盛宣怀似乎就成了那个导致胡雪岩悲愤而终的“反派人物”。其实导致胡雪岩失败的根源还是在于他自己的,和盛宣怀相比,他少的不仅仅是运气和心机,而是眼界。

盛宣怀1844年出生于常州的官宦世家,从小就被祖父和父亲精心教养,对他寄予厚望。盛宣怀少年屡试不中,但因为父亲的关系,他结识了不少各地官员,其中就包括了李鸿章。胡雪岩是在积累到一定财富的时候才遇到了左宗棠,而盛宣怀的成长,是李鸿章亲手扶持的。

胡雪岩一直当盛宣怀是李鸿章手下的小毛孩,根本没有和自己对抗的能力。他没有注意,盛宣怀几十年之内,已经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中国通商银行等等多个洋务产业掌握在手中。说起胡雪岩,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红顶商人”,但说白了,他依旧是个私营企业老板,而盛宣怀则是诸多官办企业的负责人。在那个年代,无论是电报、轮船、矿业还是银行,都是前途无量的前沿产业。胡雪岩的巅峰期为何短暂?其实很容理解,他是丝业巨擘,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但即便他手中有资本,他也没有尝试过投资新式的企业,他不接受新式的企业经营理念,一直以传统商人的管理方式经营。盛宣怀想要追上胡雪岩,即便不用手段,也是早晚的事情。而胡雪岩依旧在坚持着自己的老旧钱庄,从这点上来看,盛宣怀已经赢了。

和胡雪岩一样,盛宣怀也非常热衷于慈善活动,他本身不及胡雪岩奢侈,但他有个败家子儿子盛恩颐,没多少年就把他的千万家财给挥霍了。

张謇和盛宣怀、胡雪岩又不同了。他比胡雪岩晚生了30年,和胡雪岩一样出生在贫寒人家,他15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人们觉得这孩子聪明,而考了二十几年,他42岁的时候才考中状元,而且这个状元还是慈禧太后破格提拔的。张謇中了状元之后,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极为复杂的心情之下接受人们的庆贺,长年追逐名利和清王朝的腐败,让张謇心力憔悴。

胡雪岩和盛宣怀都想要借由商场进入官场,一辈子没有放下对功名的执念。而张謇呢,他有了状元之名,却愿意放下一切办厂救国。张謇兴办实业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刚开始他面对重重困难,翰林院三番五次催促他前去任职。张謇却说:“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的第一家纱厂是在艰难的筹款之后才开办成功的。相比于坚持传统行业的胡雪岩,在李鸿章的指导之下接触了先进行业的盛宣怀,张謇的创业之路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已经迈入中年的他,能够很快接受现代企业的理念,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他邀请了国外的技术人员前来自己的工厂之中做指导。

张謇和盛宣怀曾有过多次接触,盛宣怀表面上对张謇表达支持和敬佩,而在支持的同时,盛宣怀也在钳制张謇企业的成长。他们曾经一起提倡官商合办,却屡次出现矛盾,盛宣怀的掣肘让张謇发愤图强越挫越勇。张謇令人佩服的不仅仅是放弃仕途实业救国的信仰,还有他有钱之后,在公共事业上做的努力。张骞开办学校,投身慈善事业,开办中国第一座博物馆,鼓舞女子就业……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和父亲一样十分简朴,他穿着带着布丁的衣服,一周只吃一次鸡汤。张謇的去世让张謇的产业一蹶不振,而张孝若也因为家业被杜月笙眼红被人暗杀在上海。

相比于胡雪岩,盛宣怀的商场经历更加丰富,眼光更加长远,而说到底两人追求的终究不过是名利二字;张謇的一生更加值得敬佩,他以商人的视角,以儒生的博爱和自觉推动着这个国家的进步,希望以自己的力量让百姓们日子过得好一点。

清朝末年的商场何止是战场,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成功,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和张謇相比,他固执、好色,没有在生意场上看透人心。他在为自己的商业帝国选择管理班子之时,已经显露出他不够高明的经商水准。胡雪岩的成功是一部好的升职典范,而他的失败也是一条商业警戒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