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身体的代谢物,通过观察这些代谢物的状态和量,就不难发现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当排尿的次数增多之后,就可能是自己的血糖水平升高了,或者是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
如果排尿的次数减少了,那就可能是身体缺水了,要注意预防脱水的发生。因此大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排尿次数,当排尿次数发生异常之后,就要引起重视。
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尿液是经过肾脏过滤代谢的。而尿液是源于血液的,当血液经过肾脏之后,就会被过滤代谢。人体的心脏每次泵出的血液20%-25%会流经肾脏,而肾脏每分钟大概可以过滤1升的血液,也就是说肾脏每小时就可以将全身的血液过滤12遍。二十四小时之内,就会产生180升的“原尿”。
但是这些“原尿”会被肾脏反复精挑细选,重新吸收利用,到最后就会产生1500-2000毫升的尿液。如果按照每次排尿300毫升来算,每天的排尿次数也就是在五六次左右。
不过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同,饮水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尿液量。只要每天的排尿次数没有超过8次就是正常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次数就要考虑是身体出现了问题。通常肾脏和身体健康的成人,在白天的时候会排尿3-6次,夜间的时候排尿不应该超过2次。
如果在没有增加饮水量,也没有摄入水分过高的食物的情况下,排尿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而且每次的尿液量不超过200毫升,并且在夜晚的排尿次数超过了2次以上,那就属于“尿频”的范畴了。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的到医院检查身体,排除疾病因素,避免耽误自己的身体健康。
但如果在白天的时候饮水量比较多,且吃了很多水分含量高的水果,那排尿的次数就会明显的增多,这种现象并不是病态,是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治疗的。这种情况下,还很容易出现刚刚排完尿就又有了尿意,这种情况下也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因为身体处于不缺水的状态,这些水分会被肠胃吸收到血液中,这些多余的水分就会通过肾脏排出,从而导致排尿次数增加。
由此看来排尿的次数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大家不要单纯从排尿的次数来判断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当自己的排尿次数发生变化之后,建议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才能确诊身体状态,切不要过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