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观察 宿艺
手机可以取代专业影像拍摄器材吗?
在1月4日落幕的华为“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上,包括知名纪录片导演林子路、青年导演麦子、童画等,用他们手中的华为手机拍摄出的手机电影作品给出了精彩而肯定答案。
这更像是一次中国艺术与科技行业面向大众的“跨年+跨界”聚会。上海西岸艺术中心超5000平方米的场馆内,通过“像素迷宫”、“东局子礼堂”、“荧光花园”、“露天电影”等装置单元设计,呈现出了一场影像视觉盛宴,成为新年期间上海的艺术与“网红”打卡地。
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展出的近百件影像作品都由华为手机拍摄完成。包括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弛、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评委会主席杨幸媛,以及知名导演、摄影师、明星艺人等都出席了此次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在此期间,林子路、麦子、王源宗等知名导演以及摄影师还在现场开展了“手机电影计划影像大师班”活动,向参展者和观众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和手机影像拍摄心得。
林子路认为,无论手机、微单、还是专业摄影机,其实都只是一个辅助表达的工具。“Mate30 Pro还没小拇指指甲盖大的小镜头,不到200g的小手机在日光极其不好的天气下,也能拍出极具专业质感的海底奔跑画面,让人感到惊奇”。
麦子则表示,手机可以进行专业影像拍摄吗?其实这个答案越来越肯定,如今在很多情况下都已可以替代专业的影像拍摄装备。更重要的是,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把思维和创意更直接与简单的表达出来。
华为手机近两年在影像技术与产品创新上进步巨大,Mate30系列就是在手机视频影像上的“重构”之作。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在开幕式上认为: “华为是影像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而电影艺术发展和进步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变革的基础上。
华为Mate30系列充分诠释“重构影像”
华为是如今手机影像领域毫无争议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引领者。
今年9月发布的华为Mate30系列,凭借行业定制的顶级“超感光徕卡电影四摄”方案,以及具备绝对优势的算法和领先的调教能力,再次刷新了全球手机视频影像体验。
根据权威评测机构DxOMark最新公布的评测榜单,华为Mate30 Pro 5G以拍照134、视频102、总分123的成绩,刷新了此前由华为Mate30 Pro保持的最高记录,取得了更具显著领跑优势的全球第一位置。DxOMark公布的“2019最佳拍照手机”榜单中,华为Mate30 Pro 5G得到了“完美出众”的最高评价,并将其称之为“手机视频拍摄者的绝佳选择”。
超强的手机影像视频拍摄能力,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艺术创作人群的广泛认同。
在本届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上,我们就看到了众多使用华为Mate30系列拍摄的精彩而独特的影像作品。
比如关注度颇高的参展作品《无际蓝》,是中国第一部完全使用手机记录水下自由潜水竞技比赛的纪录片。该影片由知名纪录片导演、制片人林子路及其团队全程使用华为Mate30 Pro拍摄。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2019年韦岛国际自由潜挑战赛,中国选手陆文婕获得女子组三个项目金牌和总冠军,以及个人总分晋升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全过程。
自由深潜也被认为是除低空跳伞外的世界第二大危险运动。与很多海洋纪录片需要准备大量潜水设备、专业摄影保护设备,以及背后涉及的众多调试、保障人员不同,《无际蓝》仅由四个人使用四部华为Mate30 Pro拍摄完成,外置装备仅包括手机深潜防水壳、浮力臂,以及小型水下补光灯,都是用户很容易通过小成本网购获取的普通装备。
即使如此,我们在纪录片《无际蓝》中看到了大量极具美感的水元素镜头,比如夕阳下的水花四溅,海底颜色各异的生物与风光,以及海浪翻飞的慢动作等。这些都得益于华为Mate30 Pro配备的超感光徕卡电影四摄,支持4K 60帧视频录制。其搭载的双4000万像素双主摄(超感光摄像头+电影摄像头)可以在弱光环境下拍出饱和度较高的画面。即使在数十米的海底环境下,也可以将视频感光度ISO最高提升至51200,获得足够的感光度,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噪点进行降噪处理。而史无前例的7680帧超高速视频录制,堪比专业超高速摄像机,这让很多转瞬而逝的画面都得到了保存与演绎,大大丰富了镜头的表达语言。
可以说,纪录片《无际蓝》打破了专业影像设备的拍摄限制,突破了传统镜头语言的桎梏,用手机电影重构了影像想象力,并使用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工具,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经典使用范例。
林子路对华为Mate30 Pro的拍摄体验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们用一个灵活便携的东西抓住最有魅力的一瞬间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出彩的东西。使用手机拍摄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重构,而户外拍摄是对手机性能的压榨式考验。”林子路强调称,“手机拍摄本身就拥有独特的优势,机器使用便捷,人员的沟通成本就降低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充当摄影师”。
另一部广受好评的影片《长腿盒子》由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饶晓志监制,青年导演童画执导拍摄,是一个暖心的科幻故事,主要表达的意义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不被很多人理解与相信,坚持下去才会有成功可能性。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记录生活、记录时代,甚至是记录心底最温暖记忆的一个重要工具。
《长腿盒子》同样全部使用华为Mate30系列手机拍摄完成,没有外接任何镜头,外置工具就是常见的普通自拍杆,以及大疆手持稳定器。短片中大量的夜景和暗光画面,充分诠释了华为Mate30 Pro的超感光徕卡电影四摄能力。丰富的镜头语言背后,充分挖掘了3D深感摄像头、支持OIS光学防抖和3倍光学变焦的8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以及支持超高速视频录制等四摄模组方案的完整性能。
饶晓志是第一次做手机影片的监制,他在采访中对华为Mate30系列手机的镜头效果和画面演绎度表示满意。他认为,“工具的简单化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更便捷的一件事情”。手机影像技术的革新,也催生越了越多的影像创作人才和作品,会有来自各行业的人才都进入电影创作领域,对于个人成就梦想与电影行业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由此来看,通过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 以华为Mate30系列为代表的华为手机影像能力,在专业艺术圈层和大众用户群体都得了深度触达。
华为手机过去的科技能力更多存在于“硬核参数”之间,但影像能力的不断突破,让华为必须去考虑贴合度和接受度最好的诠释方式。让中国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活力的艺术创作群体来感受华为的影像科技创新,通过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打造出来的作品,用精彩内容来诠释华为影像技术的突破和差异化,让用户自发来感受到影像科技所带来的全新体验,这才是最好的触达方式。
硬核的华为,逐步找到了专业艺术圈层与大众用户都喜爱的表达与传播语言。
这应该也是本届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最大的意义。
手机影像变革背后的技术推动力
实际上,华为对影像能力的重构,契合了专业化工具在技术变革周期中走向大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首先,电影技术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胶片电影到现在的数字电影,以及到如今手机就可以拍摄一部电影,可以看到电影艺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发展迭代,几乎都是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变革基础之上。
其次,移动网络的快速迭代,智能终端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全面加快,以及用户对影像应用服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注定会加速推动手机影像时代的到来。就如过去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生态将MP3、计算器、录音笔、卡片机,甚至是微单的大部分功能取代一样,专业的影像拍摄设备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也一定是被智能终端集成的过程。
华为很早就准确看到了这一趋势。2016年10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中对2000名高级技术人员表示,未来信息社会有90%以上流量来自图像和视频,华为必须抢占下一个高地“图像时代”。在2018 CES AISA上海展会的一次演讲中,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曾公开阐述了华为面向未来十年的影像技术演进规划与趋势判断。
其中,“打破传统设备形态的限制,让记录无处不在”,“打破影像内容边界”等内容信息让业界印象非常深刻。一年之后“重构影像”的华为Mate30系列发布,可以说是华为面向未来影像技术演进趋势,与结合现阶段用户需求与5G技术的成果。在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上,华为Mate30系列在众多艺术家手中迸发出的巨大影像创造力,这无疑再次印证了华为对影像技术演进趋势的准确判断。
第三,华为在手机影像技术的超强引领力,并非是突然获得的,背后可以说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影像技术长征和重投入周期。目前被外界所知的是,其影像技术背后包括了华为2012实验室,当年收获的诺基亚团队,与徕卡合作的创新实验室,以及业界最强大的影像算法团队,还有对核心供应链的超强研发投入。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以华为Mate30系列为例透露了几个数据:研发成本高达3亿美元,参与研发工程师超过3000人,整个项目研发周期长达36个月,仅与索尼深度定制的4000超感光电影镜头,“双方的研发周期就长达一年”。
从产品演进上同样可以看到这一脉络:从全球第一款仿生平行双摄,到华为P9系列的开启的手机拍照崛起之路。从华为P20系列成为全球手机专业拍照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再到Mate20系列、P30系列、Mate30系列不断形成“甩竞争对手一条街的影像技术优势”,以及“自己的记录只能由自己来刷新与打破”。华为不仅牢固树立了今天全球手机影像“一哥”的地位,还深度推动了手机影像、艺术创作与大众普及化的完整过程。
第四,如上文所说,华为手机在影像技术“一骑绝尘”之外,找到了面向专业圈层与大众用户表达的最好方式。
这在过去一年内表现尤为明确。从P30系列开启的“未来影像之夜”,新锐视觉导演彭宥纶拍摄的《未来之眼》手机作品引发了专业圈层和网友的关注与巨大讨论。再到随后的手机电影计划、金鸡百花手机影片竞赛单元,再到本届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
我们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华为的这一变化:谈论“硬核技术”的同时,华为也学会了谈论艺术与创作,谈论时尚与潮流,并借此将品牌影响力触达到更多的年轻时尚圈层,在2019年的关键手机市场周期成为华为品牌向上牵引、建立与多圈层用户心智紧密连接的一个紧密触点和推动力。
就像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所说,华为终端的产品理念来自两方面:一个是科技+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对创新科技进行加持和解读;另一方面是用工匠精神去追求科技的进步,这和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很像;同时,华为是影像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只有准确在品牌触达、产品创新、目标人群都做到“一致”的企业,才可以贯穿科技+艺术圈层,获得多维用户圈层广泛认同,并由此形成强劲品牌势能和忠诚度的目标战略。
现在的华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变化,这才是科技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一家目标全球NO.1品牌最该具备的智慧与增长势能。